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挖走台灣製造業的是…蔡政府..噤若寒蟬

挖走台灣製造業的是…蔡政府..噤若寒蟬

如果你知道「美國在台協會」(AIT)是台灣這波製造業赴美投資最關鍵的「媒合者」,於是蔡英文政府對這一切彷彿「噤若寒蟬」,那就不言可喻了。找機會繼續巴結川普都來不及,怎麼敢阻擋美國官方的私下動作。

知情者無不驚駭於這波台灣製造業「拔寨起營」的規模空前,應該是30年來台灣經濟基礎產業,首次遭遇被「連根拔起」的最嚴峻事實!甚至當年赴中國大陸投資的浪潮,也完全無法與此次相比。

目前包括鴻海、台塑、燁聯等浮上檯面且已經「百分百確定」赴美投資設廠的大型集團,金額已經超過上千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謹言低調的台積電、其他中型規模的半導體、光電、材料產業,以及上述各領域製造業相關的上下游廠商。

過去赴美投資,由於牽涉不同州政府在政策、土地、稅負上的差異懸殊,只能透過當地商業情報仲介、在地華僑或特殊人脈牽線,進行漫長的溝通探索。然而,外界難以想像,台灣這次大多數決定赴美投資的項目,幾乎都是在這「1年內」完成並敲定!

去年中旬海峽兩岸瞬間封鎖,AIT主動聯繫洽訪了台灣多家製造業上市集團,詢問赴美投資的意願。隨後由AIT牽線並在川普勝選之後,進一步高效率整合出「華府川普團隊、聯邦政府部會官員、各州政府代表」等超高層級,提供空前的「一條龍面對面」專責窗口與談判流程對口。

這1年來舉辦多次「量身訂製」的赴美考察時,甚至可以在2天內預先集中安排了多位「州長、副州長」前來向業者主動「簡報、爭取」!業者形容:各州政府都已經事前「做好功課」,對於產業所需的土地交通、水力電力、減稅補貼,乃至相關汙染標準都早已清晰明確;甚至有的還能由州政府出面擔保、提供銀行聯保融資。而每一州所要求的唯一條件,幾乎都是:「必須保證為當地帶來一定人口數量的工作與職務」。

都說美國這波對於全球製造業是「磁吸效應」,但外界難以想像,美國政府從來不是「隨口說說」而已。過去多數人以為AIT在台灣只是負責「赴美簽證、情報蒐集、政情監督」,完全難以想像如今也成為赴美投資的「任意門」!對比美國聯邦,地方體制理應更為複雜,卻能如此超效率、無瑕疵地「以客為尊」;這也正是台塑王文淵多次公開呼籲蔡英文政府卻沒有任何回應,最終只能「唉聲嘆氣」的原因。

在歷經多次的景氣動盪與金融風暴之後,全球各國無不努力爭搶產業資源,其中「基層就業」尤其被視為是產業經濟、政治動向的一切核心指標。這也意味著,無論政治、外交的任何手段都是以「產業、民生」的經濟發展提升為最後依歸。

蔡英文政府1年多來毫無任何「經濟政策、產業轉型」的措施與警覺,幾乎可說到讓人驚悚的程度!尤其8800億的「前瞻計畫」當中,竟然壓根不是以「振興產業」為核心?製造業帶來的工作與稅負,是每個國家最初與最後一塊乳酪。單單鋼鐵業上下游,就牽動著台灣200萬人的工作、家庭。今後大批製造業陸續被挖走流出,顢頇無能的蔡英文政府可知:未來3年內台灣將會有多少工作「永遠的流失」?

[ 本帖最後由 983u54uf 於 2017-6-5 14:34 編輯 ]

TOP

台灣的經濟會死在這女人手上.

TOP

反正台灣人民白吃,只懂的仇富
說難聽的,你是靠老闆生活的,
台灣沒有老闆,那來的生活。
台上那些白吃說的話能聽,屎都可以吃了,還相信他們說的。
下一代只會更慘,不會更好。
真希望64是發生在台灣,把那些人都處理掉
台灣現在就嬴過韓國、香港、新加坡了。

TOP

真的沒救了,現在的政府只想每天從百姓身上挖錢,太大尾的反而不敢有動作

TOP

去美國比去中國好,外匯不會被美國卡但會被中國卡,最好整個供應鏈全部從中國抽走,在商業被威脅的部分越少顧忌就越少
台灣的自然資源有限,水電的潛力幾乎已經用到上限(如果繼續核四,就還有足夠電力海水淡化)大規模工業區已經沒有前景,耗水耗電耗土地的工業區離開台灣是必然的,美國的基礎又比東南亞好太多,不論是法律人文交通電力皆是如此,如果台商要外移,美國優於東南亞優於中國,這是幫台灣賺外匯,國內畢業的學生被吸收到美國分公司賺的是美金套用的是美國工作制度,不會有台灣慣老闆這種事,台灣的薪資與工作契約會慢慢朝向美國接近

TOP

真的是很諷刺號稱是國家隊的組合
結果卻是集體要到美國安家落戶!
未來的年輕人求職的機會就減少了
真是悲哀!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