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從彭羕案看諸葛亮的戰略調整

從彭羕案看諸葛亮的戰略調整

  自關羽荊州覆滅後,諸葛亮就決定放棄隆中對戰略,儘管這個戰略是諸葛亮蟄伏南陽農村多年,冷靜觀察北方大規模諸侯混戰的結果,也儘管劉備死前仍然進行人事佈局,精心挑選了比較年輕的李嚴和魏延作為永安和漢中兩大方向的統兵大將,來延續隆中戰略。劉備堅信,諸葛亮制定的這個戰略必須保有益州和荊州,這是匡扶漢室的基礎,也是經濟保障。
  讓劉備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諸葛亮,已經在思想上,行動上都放棄了隆中對戰略。在地理因素上,成都方向固然不能及時援助荊州戰事,東吳的下作何時發作也是難以預測的,但是如果沒有替代戰略,隆中戰略無論如何也是不能擱置的。有替代戰略嗎?從諸葛亮後續北伐的行動來看,毫無疑問是涼州戰略,即在涼州發展戰略支撐點,然後,涼州和漢中兩路出擊關中地區。為了這個戰略,諸葛亮甚至不惜拋棄驃騎將軍李嚴,拋棄征西大將軍魏延,諸葛亮的信心是從哪裡來的?我們說必然是來自深思熟慮,來自歷史的輪迴,來自一個人的歸來,他是誰?
  彭羕何許人也?益州廣漢郡人,也就是標準的本土人士,身高一米八四,長相雄壯(身長八尺,容貌甚偉),但由於出身平民,其根本理念同本土上層還是有相當大的區別的,區別就在於平民有建功立業的理想和奮鬥衝動,而益州本土地主階層是沒有什麼進取中原的想法的,因為肥沃的成都平原構成的益州是一個天府之國,享受著安逸舒適生活的地主們是不屑於參與中原混戰的,益州地主們「愛好和平」和反戰的情緒一點不亞於荊州的蔡蒯兩族。
  因此彭羕在劉璋時代開始官場起步的時候,就由於狂傲的性格問題(姿性驕傲)以及益州幫和東州幫的激烈火並而深受其害,被益州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劉璋因此判處彭羕髡刑並罰勞役。劉備進川期間,特立獨行的彭羕毫不意外的得到龐統和法正兩大「莽撞」謀士的賞識,推薦給劉備,彭羕從此走上了平步青雲的官場之路,幾年間身居中央辦公廳主任兼軍委秘書長的高位(州治中從事),經常指點督導眾將兵法,一時風光無比。
  由於彭羕性格非常張揚,又缺乏官場熏陶,難免在火箭式陞遷中出現自我膨脹,進而導致表情張狂、言語失當。高層官員是不能隨便胡說八道的,影響團結和政治穩定。一貫擅長「密報」的諸葛亮及時將彭羕的不穩重上報給劉備,劉備仔細觀察彭羕的言行後,確認了此事,並從此開始疏遠彭羕。
  彭羕身居權力運轉的中樞,疏遠並不能解決問題。怎麼處理?劉備和諸葛亮在處理彭羕問題時,還是出於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作出讓彭羕到基層去歷練的決定,去江陽郡任太守。可以看得出來,給彭羕的是太守一把手實職,這個江陽本來是犍為郡下面的一個縣,劉備拿下益州後將富庶的蜀郡南部接壤的犍為郡拆分出江陽郡,而原來完整的犍為郡也不過九個縣,那麼江陽郡只能是三到四個縣的小郡,是一個夾在犍為郡和東部的巴郡之間的較為偏遠的山區小郡。
  此時的犍為郡太守是誰呢?正是李嚴!李嚴就是在犍為郡太守任上獨立平定少數民族叛亂贏得了劉備的信任。對彭羕的任職安排可以看出劉備還是想讓他歷練一下以便日後使用的。彭羕如果能調整心態,下到江陽郡,扎扎實實撲下身子提升主官的綜合能力,做好少數民族的統戰工作,如果再能親自帶郡兵撲滅幾次小規模叛亂,那麼將來的前途和作為不會低於歷任庲降都督李恢、馬忠等人,甚至都有可能成為蜀漢四大名相這樣的人物。不幸的是,彭羕誤解了劉備的安排,認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從而大放厥詞。這也就罷了,居然還跑去找馬超訴苦,情緒失控之下說出了闖禍的一句話,這就釀成自己身敗名裂的悲劇。
  彭羕為什麼選擇馬超訴苦?在彭羕的眼中,沒有幾個人是他能看得起的,在劉璋時代的文官中,彭羕僅看得起同鄉狂士秦宓,就是那個因勸阻劉備東征而被下獄的文官。那麼武將中,哪個才能入他的眼?彭羕居然在馬超面前說出了「無法無天」的一句話:「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彭羕這句話是在預謀造反嗎?在字面上理解就是說,蜀漢內政有彭羕,對外軍事有馬超,即可平定天下。言下之意就是諸如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等等都是廢物!
  此時,張飛巴西敗張郃、法正謀劃取漢中、關羽水淹七軍等石破天驚的大事件均未發生。彭羕這種自吹自擂的牛皮話,無論文官還是武將,酒後常常會出現,即便不是在酒後說出,聽的人也不會當真,只當你是酒壯慫人膽罷了。彭羕在獄中給諸葛亮寫信解釋也充分說明了這個意思。
  問題出在,你吹自己也就罷了,你要把馬超帶上,不但說馬超冠絕群倫,還勾勒出一個新的權力架構,並且還罵劉備是個老兵油子,唬的馬超冷汗直冒,當即將彭羕言論記錄在案,轉瞬上報紀檢監察部門,終於導致一個簡單的串門訴苦這件事突變成政治事件,最終彭羕竟然被處死。
  馬超到底有多牛叉?馬超作為諸侯混戰時代的主公級別的人物,在曹操橫掃北方,南平荊州的情況下還能頑強地對抗曹操,可謂是三國鼎立前夜碩果僅存的三大抗曹明星之一(劉備、馬超、孫權),餘下的張魯、韓遂、劉璋以及遼東公孫家族均為廢材。
  兵敗到處逃竄的馬超是不是還能威震涼州?這個判斷先按下不表,只說劉璋是在什麼情況下投降劉備的?劉備從葭蔭關反攻益州時,僅攻打劉璋的兒子劉循駐守的廣漢郡治所雒城就足足打了一年才拿下,軍師龐統還死了。等到諸葛亮帶張飛、趙雲軍團共同合圍成都時,成都守軍足有精兵三萬,糧草抗一年沒有問題,軍民守城的意志怎麼樣?皆欲死戰!。
  也就是說劉璋死守成都一年完全沒有問題,而益州地主們之所以支持劉璋守城,不支持劉備,是因為大家都和荊州的蔡蒯兩族一樣,知道劉備是個抗曹死硬分子,投降劉備只會將益州引向連年戰爭。相信只要劉璋能堅持一年左右,必將刺激曹操提前攻打漢中,張魯利索降曹,最後成內外夾擊劉備之勢,可見劉備集團取益州的難度比實現評估的結果要困難的多,這點相信也是諸葛亮沒有想到的。
  那麼在劉備圍城成都幾十天後,為什麼劉璋突然就投降了?因為一個人來了,誰?!馬超,馬戰神!先主遣人迎馬超,馬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劉璋即稽首。遂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我們說相比較劉備軍團打一個雒城都那麼艱難,馬超一露面,擁兵三萬的成都城轉瞬間就降了,馬超這麼牛叉諸葛亮知道嗎?
  就因為大嘴,處死彭羕合適嗎?彭羕應該是第一個被劉備處死的益州籍上層官員,至於處死益州本土籍毒舌張裕則是拿下漢中以後的事情了。總結一下,彭羕的「罪行」就是兩條:
   一是「辱罵」領袖為老兵油子;
   二是狂妄地自以為是擎天柱。
  這兩條罪夠死刑嗎?首先,彭羕無幫無派,名義上是益州人,但實屬孤家寡人,官場得意還是在劉備時代,事發時甚至已經被貶為偏遠小郡的太守;其次,彭羕在軍隊裡毫無影響力,根本不具有調動軍隊的能力。如果硬以拉幫結伙陰謀篡權來定罪的話,比起東北王高崗來說,簡直就是牽強附會。
  怎麼處理彭羕合適?有一大堆可以從輕處理的理由:
   一是可以提振益州人的北伐熱情,彭羕再怎麼耍單幫,也好歹是益州本土人,益州能出幾個支持北伐的人士是多麼的不易;
   二是蜀漢急需人才,彭羕固然性格有缺陷,但是才能非凡也是肯定的,重要的是中央要給調整心態的時間和機會,不能一棒子打死。火箭式陞遷後擺不住的不僅僅是平民,豪門也一樣;
   三是處死彭羕會不會導致馬超被孤立?以後還有人敢和馬超來往嗎?無論照顧廣大益州人的面子,還是提振益州人的北伐熱情,都不應該判死刑,那麼將彭羕再降一級,貶為縣令就是一個包括馬超在內各方都很滿意的處理方法,何況彭羕還是劉備親自提拔的人。
  那麼諸葛亮對此事的態度呢?後來劉備處死張裕時,諸葛亮還大力向劉備求情,處死彭漾,諸葛亮為什麼保持了沉默?我們甚至還有理由認為是諸葛亮慫恿劉備下了處死彭漾的命令,因為劉備一向仁慈,並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在進益州前的大半生軍事征戰中,從來不曾降罪過一個人,不曾處死過一個文人和武將。
  那麼劉備和諸葛亮處死彭羕只能理解成兩個原因:
   一是堅決打擊益州土著;
   二是刻意維護另外一個當事人的面子!處死彭羕就是要肯定馬超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敏銳度。
  如果彭羕到任江陽郡,在酒後說出曾經晚上到馬超府上的豪言壯語,這話傳到成都,隱瞞不報的馬超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馬超之所以舉報就是為了給自己洗脫威震主公的嫌疑,那麼馬超預見到告發彭羕的後果了嗎?預見到彭羕被處死的結果了嗎?預見到從此自己陷入孤立的後果了嗎?這就引出了馬超來到蜀漢後,不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重用,還受了很嚴重的內傷?
  《彭羕傳》中記載了很神奇的一段話:馬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彭羕言大驚,默然不答。彭羕退,具表彭羕辭,於是收彭羕付有司。記載的正是馬超「告發」彭羕的經過,神奇的正是第一句話的前半段,說馬超落魄以後投的蜀漢,在蜀漢的日子裡常懷危懼,「危懼」這個詞怎麼翻譯?我們翻譯為「憂慮和恐懼」,什麼情況?
  馬超的投奔對於劉備和諸葛亮來說,那真是不一般地歡欣鼓舞,因為抗曹抗到家破人亡的馬超正可以幫助劉備匡扶漢室,不提劉璋舊臣對馬超的又恨又怕,只說參戰的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猛將心裡什麼滋味?《馬超傳》注引《山陽公載記》記述了一件事,說彭超因見劉備待之厚,與劉備言,常呼劉備字,關羽怒,請殺之。… …如是,當示之以禮。明日大會,請彭超入,關羽、張飛並杖刀立直,彭超顧坐席,不見關羽、張飛,見其直也,乃大驚,遂一不復呼劉備字。
  這件事裴松之認為是胡說,因為關羽從來不曾離開江陵去過益州。但是馬超這種主公級別的猛將到來,很多人是內心不安的,牴觸馬超這種事情並非不存在,關羽就起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示範作用,關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關羽書與諸葛亮亮,問馬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知關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關羽美鬚髯,故諸葛亮謂之髯。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關羽的這個做法雖然有挑釁的意思,但方式方法還算是比較克制的。我們擔心的正是張飛這個莽漢,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的張飛會對馬超客氣嗎?沒有直接的史料可以支持這個觀點,但並非沒有線索。
  馬超到來,直接促成了劉璋的投降,這是首功啊,劉備對待馬超也是夠意思的,取成都後,作為左將軍的劉備給馬超的是頂級雜號將軍平西將軍銜,劉備軍團的最高軍銜,高於關羽的蕩寇將軍銜;進位漢中王后,馬超被授予上將銜,且僅有四位上將。但是問題卻出來了,前將軍和左將軍雖然是平級的,但前將軍卻是實打實的第一上將,左將軍是第二上將。這個關係類似於十大元帥中朱老帥和彭老帥之間的區別,這個高低還是顯而易見的。
  以馬超的威名和統一全國的號召力,排位第一上將應該更符合蜀漢的政治訴求和宣傳需要。最終馬超排名降到關羽之後,到底是出自於馬超上表謙讓,還是劉備的決定?史料不明。我們分析還是第二個情況的可能性最大,馬超沒有文人的客套謙讓習慣。關羽死後,劉備承繼漢統稱帝,晉陞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大驃車衛四大帥中,空缺了大將軍和衛將軍,無論是否因為關羽、黃忠離世和劉備稱帝相距時間太短,關羽又死的過於悲壯,蜀漢政權刻意將此兩個軍銜空缺,反正馬超再次成為第二軍銜。這個意思很明確了,如果關羽不死,鐵定的是大將軍,即便是關羽死了,馬超也不能成為大將軍,這麼明顯的排名變化,馬超能不敏感嗎?在碩果僅存的兩大帥中,張飛對排在自己前面的馬大帥有意見嗎?
  我們可以確定彭羕死於建安十九年夏至建安二十二年冬這四年間的末期,因為前者是劉備取成都的時間,後者是劉備北上漢中的開始。經歷了彭羕案的「驚嚇」亦或是「鼓舞」後,馬超參加獵殺夏侯淵的漢中大戰了嗎?參加了,但是參加的很窩囊。
  張魯投降曹操後,曹操留下「既得隴何望蜀」的名句以及留下夏侯淵、張郃等名將後放心地回中原了。為了匡扶漢室的夢,劉備可不會「既得益何望隴」,在重量級謀士法正的陪同下,劉備督率大批武將全力出擊,謀劃拿下漢中。大軍出劍閣雄關正面攻打葭萌關顯然不是辦法,實際大軍走的正是後來姜維最後一戰從沓中回劍閣的路線,只不過方向是反的。
  即向西北斜出劍閣,主力大軍走山路占陽平關,另派先鋒軍團搶奪涼州武都郡,斷夏侯淵軍團的後勤供應線。不用說,駐守漢中的曹魏軍團的糧草運輸完全不能指望子午谷、褒斜道、儻駱道等秦嶺小路,而要依靠祁山大路。先鋒軍團的領軍大將是誰呢?《三國誌蜀書》所有當事人的傳記不是含糊其辭、語焉不詳,就是相互矛盾,《馬超傳》更是隻字不提,避而不談。
  唯一的線索居然出現在作為《魏書》總論的《武帝紀》中,曹操傳記將三名先鋒大將的名字全部點了出來,這是張飛和馬超唯一合作過的一起戰事,結局是蜀漢方大敗,大將被殺!此戰的詳細經過居然記載在《曹休傳》中。
  這個神奇的先鋒大將組合是張飛、馬超和吳蘭三人;吳蘭何許人也?與吳懿、吳班兄弟之間有沒有家族關係?史料不明,但可以猜出也應為劉焉舊部中的東州幫派系。就是說這支先鋒部隊的統兵大將涿郡系、涼州系和東州系全了。另外駐守的下辯是什麼地方?正是武都郡的治所下辨縣,這麼強勁的將領搭配的戰術目的必然是要搶佔武都郡,威脅祁山交通線。
  為保住夏侯淵和張郃據守的漢中,曹操的反應當然很利索,遣曹洪拒之。曹洪的任務當然是疏通前往漢中的交通主幹道,雙方激戰是勢所難免的,但是戰況大跌眼鏡,先鋒大將之一的吳蘭所部戰敗,部將任夔被斬,張飛和馬超不能堅守武都郡,逃往漢中。不能判斷出吳蘭所部是堅守武都郡還是沒有逃掉,居然被陰平郡的氐人遊牧部落將領強端所殺,首級被送給曹魏軍。
  那麼此時的劉備大軍在哪裡?漢中的夏侯淵在忙什麼?漢中是馬超和張飛可以逃去的地方嗎?此時的劉備正統大軍在漢中郡最西部的山區陽平關與夏侯淵軍團對峙,到拿下定軍山,斬夏侯淵都已經是建安二十四年春的事情了,距離吳蘭戰敗被殺滿一年了。
  更神奇的是,被殺的大將並不止吳蘭一人,還有大將雷銅,並且吳蘭、雷銅這支部隊全軍覆滅。馬超和張飛幹什麼去了?那麼這隻重要性不亞於爭奪漢中主力部隊的先鋒軍團的主將是誰?副將是誰?不得而知,只知道張飛所部駐軍離吳蘭所部並不遠,張飛還採取了虛張聲勢的打法,吳蘭一敗,張飛立刻退兵了,更不知道馬超在忙什麼。劉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後。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曹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張飛果走。
  從吳蘭部將任夔被斬,張飛、馬超逃遁,再到吳蘭被殺,可以看出是三個時間段的事情。吳蘭、雷銅兵敗於曹洪固然有曹休統領的虎豹騎參戰的原因,但是馬超、張飛見死不救也是很明顯的,馬超、張飛和吳蘭三隻部隊之間的協作也是看不見的,這件事會給年輕的副軍中郎將劉封留下心裡暗示嗎?
  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個大規模的漢中爭奪戰,局部出現敗仗並不可怕,怕的是心不齊。吳蘭被殺的地點很有意思,是在陰平郡,也就是說,三將在武都郡下辯縣駐防,切斷曹魏運輸線,曹洪出擊,三將不能守住武都郡,馬超、張飛向東朝漢中方向退卻,吳蘭卻向西南方向退往陰平郡。
  縱觀劉備的武都軍團,明顯進攻和退守都毫無章法,沒有統一的指揮。出發時,劉備會將這隻部隊的指揮權交給誰?論級別和威望,馬超遠高於張飛;論地理熟悉度,馬超常年活動在涼州,張飛從來沒有來過涼州;論對曹操的仇恨,馬超是苦大仇深,那麼我們推算武都軍團的總指揮必然是馬超,中軍是張飛,前鋒是吳蘭。
  從職業發展趨勢來講,此時的馬超是在走下坡路,從主公到下屬。張飛卻處於人生的巔峰期,如果說張飛第一次獨立帶兵收復荊州南部某郡時,對手太弱;第二次獨立帶兵進川生擒的巴郡太守嚴顏太老的話;那麼第三次獨立帶兵幾乎全殲曹魏名將張郃。可以說張飛的軍事指揮能力自從赤壁大戰後一直處於上升通道,更在和曹魏名將張郃的巴西爭奪戰中,出現了質的突飛猛進,這種自信心爆棚對於性格暴躁,時常酒後鞭撻士卒的張飛是好事嗎?馬超能指揮得動張飛嗎?張飛能聽馬超的指揮嗎?我們看見的情況是:武都之戰中根本見不到馬超指揮的身影,都是張飛在跳騰,跳騰的結果很意外。
  漢中大戰的高潮部分出現在馬超、張飛兵敗武都後的一年,先主次於陽平關,與夏候淵、張郃等相拒。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山勢作營。夏候淵將兵來爭其地。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夏候淵軍,斬夏候淵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
  漢中之戰就更見不到馬超和張飛的影子了,按照戰事的發展,既然漢中正面戰場見不到他倆,那麼他們的任務仍然是阻擋曹洪從祁山方向聯通漢中,只不過防線從武都郡後撤到了陽平關以北的位置,並成功阻擋住曹軍。就是隨後曹操親自統兵來救漢中也只能走褒斜道。
  以漢中之戰各位大將的表現結合資歷,漢中太守的職位應該給誰呢?馬超、黃忠、張飛、趙雲、魏延和劉封均參與漢中大戰,其中馬超和黃忠掛頂級雜號將軍銜,黃忠因此戰中的突出表現由討虜將軍晉陞為征西將軍。漢中太守一職給馬超是貶低;給黃忠是摧殘老人身體健康;給趙雲,趙雲似乎霸氣不足;給吳懿不能服眾;給張飛,眾論以為必在張飛,張飛亦以心自許。給魏延是大家絕對想不到的,先主乃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為什麼全軍震驚?因為魏延的軍功還不夠,資歷較淺,還輪不到他出任漢中太守。我們不妨假設張飛為漢中太守,以後的北伐又不能放棄馬超這桿抗曹軍事旗幟,那麼勢必再次形成武都軍團的軍事主官搭配,張飛不尿馬超,馬超指揮不動張飛,吳蘭成為犧牲品。我們說劉備的看人眼光是很獨到的,張飛的毛病劉備是很清楚的,雖然劉備多次指出張飛的毛病,但是任性的張飛從來也沒有打算去改。總之,在漢中太守的人選上,不給張飛就是劉備再度照顧了馬超的面子。
  說了半天,我們還是沒有見到張飛有恐嚇馬超的行為啊!不要急,還有線索,劉備登基後,按照既定的北伐大計,馬超順理成章的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馬超的這個涼州牧當然是遙領。神奇的正是張飛,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司隸校尉是幹什麼的啊?!
  品低責重的監察官員,上至三公,下至百官,均在司隸校尉的監督之下。東漢末年亂世期間,執掌這一職務的都是什麼人?何進時代的袁紹,董卓時代的五大中郎將之一的胡珍,李郭亂政時代的李傕自任,漢獻帝初期的曹操親任。亂世的司隸校尉用武夫擔綱,武夫們監察百官是不會給你講什麼道理的,一概恐嚇之。劉備為什麼要將這麼重要的職務給張飛?
  因為矢志北伐的蜀漢政權同劉備大批啟用的舊益州官員之間是講不成道理的,劉備正是要用粗人張飛來震懾益州土著官員。劉備去世,諸葛亮秉政,諸葛亮講的是法制,講的是道理,因此自領此職,將監察百官的權力回歸文官體系。曹操亦然,控制住東漢王朝後,啟用文官鍾繇為司隸校尉。武都之戰中,張飛不待見馬超的指揮權,劉備和諸葛亮有反應嗎?劉備啟用魏延就任至關重要的漢中太守徵詢過諸葛亮的意見了嗎?我們說,諸葛亮是非常看中馬超的,看中馬超這隻西涼勢力的。諸葛亮的內心並不喜歡張飛這類人。問題又出來了,馬超和張飛同為粗人,從哪裡能夠看出諸葛亮厚此薄彼?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