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多情的李後主為何不得善終

多情的李後主為何不得善終

  公元978年7月7日,在汴京過了兩年多以淚洗面生活的南唐李後主,終於迎來了自己的42歲生日。不過,宋太宗趙匡義並沒有為他設宴祝賀,而是命手下人端給他一壺鴆酒。李煜一看那特製的酒盅,便知自己死期已至,遂面對朗朗星空,一邊望著漸漸靠攏的牛郎織女星,一邊在淚光裡吞下了全部的毒酒。豎日晨,李煜毒發身亡。一個可憐的亡國之君,終於沒能在宋太宗的臥榻之旁,求得一個苟延殘喘的機會。
  一般人認為,李後主之所以不得善終,主要是他原本就沒有什麼治國才能,又適逢南唐已呈江河日下之勢,國勢頹敗無可挽回,而他卻又偏偏不識時務,主動求降,待到宋將曹彬攻破金陵後,才勉勉強強地向宋朝稱臣,一副委曲求全的樣子,讓宋太宗看了很不舒心。而且,國破家亡之後,李後主又不學當年的劉阿斗,還念念不忘自己當皇帝時的奢華生活,經常寫一些懷念故土的詩詞,把自己搞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這讓疑心病本來就很重的宋太宗更是惱火,以為這小子還想謀求秋後算賬的復辟機會,遂賜上一杯毒酒,將他鴆殺了事,從而徹底解除了心頭之患。
  其實,以李煜的那點本領,一個好端端的國家都保不住,還想臥薪嘗膽,重整河山,更是天方夜譚。所以,李煜的悲劇,看起來好像是缺乏治國雄才、深謀遠慮的思想悲劇,缺乏審時度勢、靈活多變的生命悲劇,而在本質上卻是浪漫天性的性格悲劇,是角色錯位的命運悲劇,說穿了,也是一種文人治國的悲劇。因為李煜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人而已,多愁善感是他的拿手好戲,唱歌跳舞是他的保留節目,寫詩作畫是他的生命愛好,當然,間或也還需要一些美女歌伎之類的對生活做些必要的調劑。因此,對他來說,生活的全部意義就在於如何將浪漫進行到底,而決不是什麼經世治國。對上要不負先輩創下的基業,對下要不負千萬民眾的厚望,這些對他都太遙遠了。
  李煜自幼聰穎,藝術才情自然是毋庸置疑,但他骨子裡卻又憂愁怯懦,經常滿腦子都是一些不著邊際的懷想,是一個天生的浪漫騎士式的人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就曾如此寫道:「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這是對李煜個性最為精闢的概括。
  為何這樣說呢?舉一例即可說明。李後主十八歲時便與周宗女兒娥皇結婚。娥皇美貌多情,通書史,善音律,能歌舞,李煜與她相愛甚深。可是,據《南唐書》記載婚後不久,娥皇病重,後主便與娥皇的妹妹(即小周后)眉來眼去,有時甚至還在皇后的病榻後摟摟抱抱。有一回,可能是響聲太大了吧,娥皇就有氣無力地問:「可是妹妹在裡面?」小周後無處可躲,只得硬著頭皮說:「已經在這裡很久了。」氣得皇后差點當場斃命。李煜幹這事時可能並沒想到要傷害皇后,只是浪漫起來也就情不自禁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以浪漫之心鑄就一生慘劇,同時又以浪漫之心成為一代詞人。「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今天,當我們讀著這些詩句,多少還能感受到那顆涉世雖淺卻用情極真的悲苦之心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