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中國歷史上的雙生姐妹

中國歷史上的雙生姐妹

  在我們浩瀚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上,中國古代的美女無數,歷史也不乏「色、藝」絕佳之極品女人,其中又以姐妹花為極品中之極品!她們各自在歷史的長河裡書寫著自己精彩紛呈的人生,留下了這樣或那樣的傳奇色彩,為我們今天的後人平添了許多的嘖嘖稱奇。
  NO1:大喬、小喬。漢代橋、喬本為兩姓。小喬姓橋而非喬,後世橋姓的橋被簡化為喬。喬的姓本作橋,至於她倆的芳名,史書失載,只好以大喬、小喬來區別。大喬、小喬這對姊妹花,均號稱國色,生的到底有多美?《三國誌》沒有寫,杜牧沒有寫,羅貫中也沒有寫,這種美實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來,這「模糊美」一直動人心魄。曾有詩云:「喬公二女秀色鐘,秋水並蒂開芙蓉。」以後看到初秋時節的荷花時你就可以想像了,你想她們多美,她們就有多美。用民間零零碎碎地傳聞來大體概括大小喬的美,大喬有沉魚落雁之資,傾國傾城之容。小喬秀美絕倫,貌壓群芳,又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自古美女配英雄,一對姐妹花,同時嫁給兩個風華當世之英傑,一個是雄略過人、威震江東的孫策,一個是風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瑜,這樣的姻緣應該堪稱美滿了,然大小二喬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實大喬的命是很苦的。孫策娶大喬的那年是24歲,大喬是18歲,可惜天妒良緣,兩年後正當曹操與袁紹大戰官渡,孫策正準備陰襲許昌以迎漢獻帝,從曹操手中接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柄時,孫策被許貢的家客所刺殺,死時年僅26歲。大喬和孫策僅過了兩年的夫妻生活。當時大喬充其量二十出頭,青春守寡,身邊只有襁褓中的兒子孫紹,從此以後,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撫育遺孤。歲月悠悠,紅顏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時凋零!而小喬比大喬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小喬和周瑜情深恩愛相處了十二年。小喬跟著周瑜隨軍東征西戰,並參加過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戰後二年,周瑜兵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歲。在這十二年中,周瑜作為東吳的統兵大將,江夏擊黃祖,赤壁破曹操,功勳赫赫,名揚天下;可惜年壽不永,在準備攻取益州時病死於巴丘,年僅36歲。這時小喬也不過三十歲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見。
  NO2:趙飛燕、趙合德。公元前一世紀八○年代,一對雙胞胎的姐妹花,在中國西漢王朝的宮廷崛起。這對姐妹花是:姐姐趙飛燕,妹妹趙合德。一說到趙飛燕和趙合德這姐妹倆,恐怕所有學過歷史的人沒有不知道的。趙飛燕原名宜主,只因窈窕秀美,憑欄臨風,有翩然欲飛之概,鄰里多以「飛燕」譽之。久而久之,人們漸漸忘記了她的本名,而把她叫做趙飛燕。因為從小家窮,趙飛燕和趙合德很小就被賣到陽阿公主家做歌舞伎,趙飛燕天資聰明過人,練就迷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長大後,姐姐趙飛燕身材苗條,體態輕盈;妹妹趙合德容貌美麗,聰明伶俐,歌聲柔美,美艷嫵媚與趙飛燕不相上下。可能很多讀者瞭解趙飛燕的事情會比趙合德多很多,難道是因為姐姐比妹妹更加聰慧、更加美艷嗎?其實不然!妹妹趙合德風姿迥異,生得體態豐腴,玉肌滑膚,是一個極盡妖嬈令人顛倒的絕世女子。說趙合德剛進宮的時候,連女人見了她也驚訝得說不出話;史書記載她「膚如凝脂,豐腴瑩潤」,沐浴完後從澡盆裡站起來,身上一滴水都不沾。趙合德是一個奇特的女人,因為她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不願意當皇后的女人,其實她比姐姐更為嬌艷,心智更為成熟,但她非常特別,明明強勢卻又很懂得收斂低調。因此在後世對美女的點評中,姐姐趙飛燕吸引了大部分輿論的注意,不管正史還是野史,留給趙合德的篇幅並不多。雖然如此透過隻言片語隱約的記載,仍能感受到趙合德其人非同一般的魅惑衝擊。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倆被漢成帝劉驁招進宮後,面對著眼前的榮華富貴和淫風腥雨,這對曾經相依為命的姐妹,也開始爭風吃醋,恨生瑜又生亮的又何止趙飛燕一個,最終妹妹戰勝了姐姐,成了漢成帝劉騖的專寵;而不甘枕席清冷的姐姐,卻成為了淫亂後宮的女人。可悲的很,這對在舞蹈和音樂方面有著特殊才能的「姐妹花」都沒能夠得以善終,妹妹成了孝成皇帝的陪葬品,姐姐也在國家幾換其主後被迫自殺!
  NO3:大周后、小周后。李煜前後有兩個皇后,即大周后、小周后,兩人都是聞名於天下的絕色美人。因娘家姓周而稱為周后。大周后名憲小字娥皇,;小周后名嘉敏,字女英,其父是南朝重臣大司徒周宗。大周后比李煜年長一歲。李煜即位後,就立她為皇后。娥皇多才多藝,精通書史、善解音律、善歌舞、特別擅長演奏琵琶。中主李璟很欣賞她的技藝,特地把自己鍾愛的燒槽琵琶賜給她,以示獎賞。據說燒槽琵琶傳至北宋,宋徽宗極其珍愛。北宋滅亡後,燒槽琵琶下落不明。娥皇善於作曲。唐代著名的大曲《霓裳羽衣曲》,唐末戰亂後失傳。李煜不知從何處獲得《霓裳羽衣曲》的殘缺樂譜,娥皇加以變易,修復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原是從西涼傳入的法曲,經過唐玄宗李隆基的潤色,成為規模盛大、氣勢宏偉的大型舞曲。楊貴妃當年之所以能集玄宗三千寵愛於一身,除了因為她天生麗質之外,也與她最善於舞《霓裳羽衣曲》有關。然而,紅顏薄命,這位與李煜廝守了十年,情投意合地愛妻卻染病不起,卒於公元965年,謚號昭惠皇后,年二十九。娥皇死後四年,李煜用皇家規格最高的儀仗迎娶小周后,小周后比娥皇小14歲,李煜與娥皇結婚時,小周后年僅5歲。小周后不但相貌生得美麗,並且知書識字,素擅音律,較之已故的大周后尤為精妙。小周后生前特別愛綠色,所服的衣裝,均為青碧,艷妝高髻,身服青碧色的衣服,群裾飄揚,逸韻風生,妃嬪宮女見小周后身穿青碧之裳,飄飄然有出塵之氣質,便都效仿小周后,爭穿碧色衣裳。公元978年李煜被太宗賜死,小周后悲痛不已,於當年自殺身亡,追隨李煜而去,可見彼此相愛之深,一代佳人香消玉殞。
  NO4:卞賽、卞敏。秦淮河畔,論相貌美人如雲,論才藝高手如林,在其中仍為翹楚者,自然不同凡響,在《板橋雜記》裡很是渲染了一下名妓家中的盛景之後,總結道「李、卞為首,沙顧次之,鄭頓崔馬又其次也」,其中的「卞」,指的就是卞賽、卞敏姐妹,連顧媚都要朝後排,可見她們是一線中的一線。卞賽、卞敏是明末清初十里秦淮的名妓,是一對親姐妹,她們原本出身於秦淮官宦之家,不幸,因父早亡,二人淪落為歌妓。在這對姐妹花中,公認姐姐卞賽還要出眾一點。
  卞賽,又名賽賽,因後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雲,一落筆盡十餘紙,喜畫風枝裊娜,尤善畫蘭。18歲時游吳門,居虎丘,往來於秦淮與蘇州之間,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然卞賽卻是一個很有距離感的人,卞賽一般見客不善酬對,但如遇佳人知音則談辭如雲,咳珠唾玉,一座皆傾。人氣指數:甚過「一時爭艷」。「一時爭艷」是當時酒客稱她的妹妹卞敏的,卞敏也是當時受青睞的一個名妓,而姐姐卞賽才情更佳,自然人氣在其上了。傳聞崇禎帝的寵妃田氏的哥哥田畹來金陵選妃時,在看中陳圓圓的同時也看中了卞賽,但後來,卞賽嫁給了一諸侯,因不得意,遂將侍女柔柔進奉之,自己乞身下發,在蘇州出家當了女道士,依附於70餘歲的名醫鄭保御,鄭保御築別宮資之。卞賽長齋繡佛,持課誦戒律甚嚴,為報鄭氏之恩,用三年時間為鄭氏刺舌血書《法華經》,卞賽後來隱居無錫惠山,十餘年後病逝,葬於惠山柢陀庵錦樹林。
  卞敏又名賽妹。長得婷婷玉立,風情綽約,面白如玉肪。人們看到她就像看到了立在水中的水晶屏。卞敏也善於畫蘭花和鼓琴。一般為客鼓琴兩曲則推琴收手,面色羞紅。如果遇有客人請作蘭畫,也只畫條竹、蘭花二三朵,而不像她姐姐玉京那樣枝葉縱橫淋漓。畫可一多見長,也可一少為貴,各有各的妙處,善於鑒賞的人都為珍藏。而後帶到蘇州變賣,爭艷一時。真可謂是:戶外履常滿,乃心厭市囂。
  卞敏後來嫁給了申進士維久。維久是明末宰相申時行的孫子,秉性豪舉,好賓客,詩文聞名海內。海內賢豪學士大都喜歡和他交遊。申維久娶了卞敏後更加得意自喜,視卞敏為閨中良友。然而時間不長,維久因病死了。後來卞敏又改嫁給了穎川的一個官戶人家,三年後也病死了。後來卞敏血灑抗清沙場。
  NO5:娥皇、女英。傳說聰明美麗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時部落酋長堯帝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堯帝晚年,想物色一個滿意的繼承人。他看到舜是個德才超群的大賢人,於是就把帝位傳給了舜,並讓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娥皇封為后,女英封為妃。舜不負堯的信任,讓禹治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協助舜為百姓做好事。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想到那裡視察一下實情。舜把這想法告訴娥皇、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於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追到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後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裡的竹子染得淚跡斑斑。因竹上生斑,所以稱為「瀟湘竹」或「湘妃竹」。後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娥皇、女英二妃的美麗動人的形象,歷來成為吸引詩人、畫家的創作題材。我國最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九歌》中的《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是最早的歌頌二妃的不朽詩篇。
  NO6:大玉兒、海蘭珠。孝莊大玉兒天生麗質稱得上清朝前期的絕代佳人。她是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是清朝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頗受關注的人物。在明末東北各族各部的混戰中,她作為政治聯姻的紐帶嫁給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後金「英明汗」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為側福晉,時年13歲。在後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漸捲入一場又一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並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華,逐步確立了穩固的地位並成為清初政壇上的一個一言九鼎的人物。
  歷史上的孝莊皇后她的功績可以是清代任何一位皇后所不能及的。雖然她有能力可作為中國第二個武則天,然而她沒有。朝廷大臣也有要求垂簾或是臨朝的,但是她都婉言拒絕了,為了輔佐自己的兒子和孫子而活,這是最讓人敬佩的,這就是她的境界,她是不想被後人指責,不想亂了朝政,她一生的心頭願望就是為了大清朝,只要大清興盛她什麼都可以犧牲!清太宗皇太極後宮中有五位后妃,其中包括孝端后和孝莊文皇后,個個都是艷麗超群的美貌佳人,皇太極沒有一個不喜愛的,然而最受寵愛的莫過於宸妃了。宸妃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姓博爾濟吉特,名海蘭珠。她是孝端皇后的侄女,莊妃的姐姐。海蘭珠比莊妃大4歲,如果硬要拿這兩姐妹的美貌做一個對比,海蘭珠絕世的美艷是大玉兒望塵莫及的。
  天聰八年,其兄吳克善親送海蘭珠到盛京,皇太極成婚,當時海蘭珠已26歲,雖然已過妙齡,然而更加豐滿成熟,嬌艷動人,因而倍受皇太極的寵愛。崇德元年,皇太極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號,封海蘭珠為「宸妃」。以《詩經》中像征愛情的詩句:「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將宸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睢宮」。宸妃的地位在五宮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其姑母孝端皇后。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極欣喜若狂,很快就決定立這個嬰兒為皇位繼承人,大宴群臣,大赦天下。無奈此子福薄命短,來到人世間剛半年,尚未來得及命名就夭亡了。愛子的死,給皇太極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擊。宸妃所遭到的打擊尤重,整日鬱鬱寡歡,終於憂悶成病。宸妃彌留之際,皇太極正在松山戰場上指揮作戰,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後,立即兼程趕回盛京,當他進入關睢宮時,宸妃已駕返瑤池了,終年33歲,正是風華之年。大概連海蘭珠自己也想不到,皇太極在得知她去世的消息時,竟然當著眾多臣子、妃子、侍從面前放聲大哭,全然不顧王者之尊。事後,甚至還在海蘭珠逝後的第五天居然哭的昏了過去。為表示對愛妃的悼念,皇太極為宸妃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謚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謚號中字數最多的。宸妃死後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皇太極對宸妃這種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