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項羽和劉邦是怎樣推翻秦朝統治繼而滅了秦國

項羽和劉邦是怎樣推翻秦朝統治繼而滅了秦國

  秦二世二年三月至三年九月﹐項羽、劉邦繼承陳勝、吳廣未竟的事業﹐團結反秦力量﹐推翻秦王朝統治的戰爭。元年七月﹐陳勝、吳廣首舉反秦義旗﹐得到廣大民眾及各種反秦力量的積極響應。同年九月﹐楚名將項燕後裔項梁、項羽叔侄﹐殺會稽郡守殷通起義﹐聚集精兵8000餘﹔劉邦起兵沛縣得2000人﹔另有英布、秦嘉、陳嬰、酈商等及魏、趙、齊等地的原六國舊貴族先後起兵。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原六國舊貴族擁兵割據﹐各地反秦武裝亦在繼續積極抗秦。二年春﹐奉陳勝之命攻取廣陵的義軍將領召平﹐以陳勝名義封項梁為「張楚」農民政權上柱國﹐建議他引兵西進擊秦﹐三月﹐項梁、項羽率軍渡江北上﹐沿途收編陳嬰、英布、呂臣、蒲將軍等多部反秦武裝﹐並擊敗佔據彭城以東地區的秦嘉部﹐隊伍迅速壯大。
  秦將章邯擊滅陳勝、吳廣農民起義軍後﹐為逐次消滅北方各部反秦勢力﹐北上至栗縣。項梁遣朱雞石迎戰不利﹐退軍到薛時﹐劉邦率部歸附。這時﹐義軍已發展到10萬餘人。項梁得知陳勝敗亡的消息﹐接受范增建議﹐擁立死於秦國的原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作為反秦號召。項梁自稱武信君﹐掌握軍政大權。
  章邯軍在栗縣擊敗朱雞石部後﹐對魏、齊、趙等地的反秦力量發起攻擊﹐擊敗齊、魏聯軍於臨濟﹐乘勝進攻齊地的東阿。項梁率軍援齊﹐大敗章邯軍於東阿城下。楚軍追擊至濮陽東﹐再敗秦軍。章邯退入濮陽防守﹐同時﹐項羽﹐劉邦率軍在城陽、雍丘、定陶、陳留等地連破秦軍。九月﹐章邯得到補充﹐大破義軍於定陶一帶。項梁戰死。為避免被秦軍各個擊破﹐項羽、劉邦等率部東撤到彭城一帶﹐楚懷王也自盱台遷到彭城。
  章邯擊敗項梁於定陶後﹐認為楚地兵不足憂﹐即率軍北上攻趙。同年閏九月﹐秦軍攻佔趙都邯鄲。趙王歇、趙相張耳由信都退守巨鹿。章邯令王離、涉間率20萬人圍攻巨鹿﹐自率20萬人屯於巨鹿南之棘原﹐築甬道至巨鹿城外﹐補給王離軍。趙王歇幾次派人向彭城楚軍求救。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率主力北上救趙﹔遣劉邦率一部分兵力乘關中空虛無備﹐進軍咸陽。
  三年冬十一月﹐宋義率軍抵安陽﹐滯留46日﹐企圖坐觀秦、趙相鬥﹐以收漁人之利。時天寒大雨﹐軍中缺糧﹐士卒凍餓﹐且巨鹿危在旦夕。十一月﹐項羽多次建議立即北上救趙﹐宋義不聽﹐反下令軍中﹐不從命者皆斬﹔而整天飲酒高會。項羽遂殺宋義。楚懷王改命項羽為上將軍﹐率軍救趙。當時﹐巨鹿兵少食盡﹐趙將陳余及燕齊等國救兵畏懼秦軍﹐不敢出戰。
  十二月﹐項羽以英布、蒲將軍率2萬餘人渡過漳水救趙﹐取得初戰勝利。陳余復請救兵。於是﹐項羽親自率主力渡河﹐下令鑿沉船隻﹐打破「釜甑」﹐每人只攜三日口糧﹐以示誓死決戰之心。至巨鹿﹐與秦軍相遇﹐九戰﹐大破秦軍﹐絕其甬道﹐擊殺秦將蘇角、俘虜王離﹐涉間自殺。諸侯軍等敬服﹐擁戴項羽為諸侯上將軍。
  爾後﹐項羽乘勝追擊至漳水南岸﹐屢次擊敗秦軍。章邯求和未成﹐率軍後撤。項羽以蒲將軍追擊﹐至三戶津﹐再破秦軍。章邯率軍南退﹐項羽又親率楚軍及諸侯軍追擊﹐大破秦軍於汗水上。章邯連戰失利﹐遭秦二世指責﹐進退無路。七月﹐遂率20萬秦軍降楚。至此﹐秦軍主力全部被殲。項羽即長驅入關。
  三年二月﹐劉邦率軍由碭出發西進。劉邦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避免攻堅﹐乘虛而進。攻昌邑未下﹐轉兵向西攻破陳留﹐隨後﹐向南迂迴﹐出轅轅關險道﹐攻克宛城﹐沿途不斷發展壯大隊伍。八月﹐用張良計﹐收買秦將﹐乘其不備﹐襲破通往關中的重要門戶武關。
  是時﹐秦軍主力已被項羽殲滅﹐秦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丞相趙高逼殺二世﹐立子嬰為秦王。九月﹐子嬰殺趙高﹐派兵據守蟯關。劉邦繞過蟯關﹐與秦軍戰於藍田﹐三戰三勝﹐遂破之。軍至霸上﹐直逼咸陽。漢高帝元年十月﹐秦王子嬰出降。劉邦進佔咸陽﹐秦亡。
  點評此戰﹐義軍繼承陳勝、吳廣「伐無道﹐誅暴秦」的政治口號﹐團結各地反秦力量﹐推翻了秦王朝。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破釜沉舟」的決心﹐九戰九捷﹐殲滅王離軍﹐又以積極連續的作戰﹐迫降章邯於汀水﹐殲滅了秦軍主力。劉邦以少量兵力乘隙而進﹐戰術靈活﹐並注意團結和收編沿途武裝力量﹐壯大自己﹐終占秦都咸陽。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