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歷史上罕見的高效而廉潔的官僚體系竟然是在秦朝

歷史上罕見的高效而廉潔的官僚體系竟然是在秦朝

  在秦朝為官絕不輕鬆﹐朝廷奉行「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法家學說﹐管理官吏甚至比管理民眾還要嚴格。秦朝規定﹐你選拔推薦的官員如果日後工作出了問題﹐不僅他本人要被處理﹐你也要被連坐。秦昭王時期﹐丞相范雎保舉自己的兩位恩人鄭安平、王稽為官﹐結果兩人一個降趙﹐一個與敵國私通﹐事情敗露後﹐范雎按律要被滅三族﹐最後還是秦昭王親自赦免才逃過一劫。此外﹐如果你身為官員被撤了職﹐也就意味著仕途就此完結﹐這叫「廢」﹐不可能像清朝的某些官員那樣﹐撤職後蟄伏一段時間﹐又能換個地方悄悄上任。
  拖延症和懶癌也是在秦朝為官的大忌﹐商鞅執政時就要求「無宿治」任何今天能處理的政務都不能拖到明天﹐這不僅使官府有了極高的行政效率﹐還使徇私者根本沒有腐敗的空間。為嚴防司法腐敗﹐秦朝還有「不直」、「縱囚」罪專門等待著審判者﹐故意輕罪重判、重罪輕判都屬「不直」﹐把有罪的犯人以無罪釋放則屬「縱囚」﹐等待你的不僅是丟官罷爵﹐還有流放﹐秦始皇時期就曾發配大批「斷獄不直」的官吏去修長城。
  除去以上這些﹐官吏們日常還要受到內史或監御史的監督﹐每年正月還要接受考核「課」﹐評上「最」等級的為優﹐你可以得到提拔;評上「殿」的為劣﹐要接受處罰。
  最後﹐與許多人以為的那樣不同﹐「虎狼之國」也絕非道德的荒原﹐秦朝官吏的公務員守則《為吏之道》﹐就堪稱當時的「八榮八恥」﹕一曰忠信敬上(熱愛祖國、尊敬上級)﹐二曰清廉毋謗(為官清廉、不得以權謀私)﹐三曰舉事審當(舉止得當)﹐四曰喜為善行(助人為樂)﹐五曰恭敬多讓(和諧相處、謙讓有禮)… …正是這樣的管理體制﹐使秦朝有著歷史上罕見的高效而廉潔的官僚體系﹐這也被曾來秦國進行學術交流的荀子誇獎為﹕「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