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清代絕色皇后真實畫像

清代絕色皇后真實畫像

  《婉嬪像》掛屏,紙本油畫,縱54.2厘米、橫41厘米。畫底也是加厚的高麗紙,圖的背後貼有一黃籤條,上寫「婉嬪」二字,與史料對照,可以知道她是乾隆皇帝的嬪妃之一。婉嬪生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為陳廷章之女,雍正時賜弘歷藩邸。弘歷即位後,初賜號為貴人,乾隆十四年(1749)冊封為婉嬪,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晉封為婉妃,嘉慶十二年(1807)去世,終年九十二歲。這幅油畫也是半身像,畫得同樣十分細膩,造型準確,技藝相當熟練,從畫風及水平來看,應當出自歐洲傳教士畫家之手,或許就是郎世寧所畫。
  歐洲基督教屬下的宗教組織耶穌會的傳教士,將產生於歐洲的油畫技藝傳到中國,這已經是由實物和文獻所證明了的。由於這些歐洲傳教士進入了清朝的宮廷內供職,所以油畫首先是在清代的宮廷繪畫中出現。在供奉宮廷的數名歐洲傳教士畫家中,以意大利人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e,公元1688-1766年)的畫藝上佳,影響較大,存世作品也最多,其中就包括了他的數幅油畫作品。當然按照郎世寧繪畫的技藝來看,也就是把他放在當時歐洲繪畫總體水平背景比較來看,他並不能代表那時歐洲繪畫的最高水平,其他歐洲傳教士畫家就更等而下之了,所以當時出現在清代宮廷中的油畫,其水平是有一定限度的。油畫在清代的宮廷內大都用以作人物肖像和裝飾宮殿,極少用以主題性繪畫創作,即便是油畫人物肖像也是作為繪製大幅的帝后朝服像收集素材用的,而不是作為肖像畫創作來對待的。
  根據以上的敘述,可以知道清朝宮廷油畫作品的水平以及用途,只有在瞭解了以上的歷史情況下,我們才能對這部分油畫作品作出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評價。既不會將它們捧得如何之高妙,也不會將它們貶得一錢不值。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此次展覽中展出的兩幅清宮油畫肖像作品。這兩幅油畫現在均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是該院所藏若幹件清宮油畫中的一部分。一幅為《慧賢皇貴妃像》,另一幅為《婉嬪像》,均為掛屏形式,現分別介紹如下:《慧賢皇貴妃像》掛屏,紙本油畫,縱53.5厘米、橫40.4厘米。畫底是裱成數層加厚的高麗紙。畫幅背後原先貼有籤條,現已失落,目前是根據與慧賢皇貴妃其他的畫像對比之後確定其身份的,慧賢皇貴妃,生年不詳,滿族人,姓高佳氏,為大學士高斌之女,雍正年間選入弘歷藩邸為側福晉,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被冊封為貴妃,乾隆十年(1745)去世,追封為皇貴妃,謚號「慧賢」。此圖畫慧賢皇貴妃半身像,畫得相當精緻,筆觸細膩柔和,人物五官清晰,又註意體面結構和立體效果,面部的解剖十分準確,衣服的質感也很強,應當是出自郎世寧之手。
  這些歐洲傳教士畫家所畫的人物肖像畫,在造型上都比較嚴謹,註重解剖結構,但是在光線的運用上則與歐洲畫法有所區別。歐洲畫家喜歡表現人物臉部在特定的光線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傳統的中國「寫真」技藝,則要求被畫者是不受光線變化常態下的相貌。從以上的清宮油畫肖像上可以看到,歐洲畫家來到中國後畫風的這種變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