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人們都知道陳壽的《三國誌》卻不知譙周另一個徒弟

人們都知道陳壽的《三國誌》卻不知譙周另一個徒弟

  文立﹐字廣休﹐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官至晉衛尉﹐「九卿」之一。他和陳壽一樣是譙周的弟子。文立少時游於蜀國太學﹐專攻《毛詩》、《三禮》﹐師事譙周﹐兼通群書﹐與李密、陳壽同窗。因其好學謙謹﹐同窗間譽其為顏回。益州刺史費任命其為州從事。後入朝為尚書郎。復闢為大將軍東曹掾。稍遷尚書。
  晉滅蜀後﹐任梁州(今陝西漢中)別駕從事。魏元帝鹹熙元年(264)﹐舉秀才﹐除郎中。泰始元年(265)﹐魏滅﹐晉武帝司馬炎即位﹐欲招納梁、益二州的俊才﹐以輔佐其業。泰始二年(266)﹐拜文立為濟陰(今山東菏澤)太守。他在任期間﹐政事清明﹐百姓樂業。
  在晉朝時﹐文立做了一件為蜀漢名相後代謀利的事。泰始五年(269)﹐此時東吳未滅﹐文立曾上表晉武帝稱﹕「諸葛亮、蔣琬、費等子孫統徙中畿﹐宜見敘用﹐一則以慰巴蜀民之心﹐其次傾東吳士人之望。」晉武帝採納了文立的建議。
  秦始十年(274)﹐晉武帝下詔書曰﹕「太子中庶子立忠員清實﹐有思理囂干。前在濟陰﹐政事修明﹔後事東宮﹐盡輔導元節。昔光武平隴、蜀﹐皆收其才秀﹐所以援濟殊方﹐伸敘幽滯也。其以立為散騎常侍。」晉散騎常侍官職顯要﹐常侍從皇帝﹐並擬典章奏詔令﹐參與機要﹐出納王命。對於這一要職﹐文立推辭﹐帝不許。後又遷衛尉﹐兼梁益二州大中正﹐負責人才的選拔。
  咸寧末(279)卒於官。晉武帝深知文立素懷蜀漢之情﹐乃送葬於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