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太監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太監

  用閹割後的男人作為宮廷內侍﹐在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國﹐也都曾經有過。這是為了保護後宮的貞節、皇族的血統而設置的。在中國歷史上﹐有史籍可查的﹐第一個留下名姓的宦官﹐就是齊桓公姜小白時代的豎貂。豎貂原先並不是太監﹐但是為了拍齊桓公的馬屁﹐不惜揮刀自宮﹐成為史上最早有記錄的太監。
  《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在《春秋左傳•僖公二年》中﹐第一次出現了「齊寺人貂始漏師於多魚」這樣一句話。就是說﹕齊國的寺人貂﹐開始在多魚這個地方洩漏齊國的軍事機密。
  周朝的時候﹐將閹割了的男子稱為「寺人」。「寺」﹐是由「士」和「寸」這兩個字構成的。古代的「士」字﹐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史書上所稱的「士人」﹐都是男人﹔而「寸」 字﹐則像一隻手的手腕處拿著一把小刀。「士」和「寸」組合在一起﹐就是用刀切除掉陰莖﹐閹割的意思。因此﹐被閹割後的男人﹐就稱作「寺人」了。
  《左傳》中的這一句記載﹐就奠定了這個叫「貂」的人為寺人之祖。其實﹐閹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早在夏、商時期﹐就已有宮刑出現﹐最初是用來懲罰犯人的。宮刑又叫「去勢」﹐「勢」同樣是男人生殖器的代稱。這是「五刑」中僅次於死刑的懲罰。不過﹐宮刑是被迫閹割﹐而寺人貂卻是自宮﹐自願閹割的﹐為的是能夠進入齊桓公的內廷﹐去侍奉齊桓公。
  寺人貂﹐又叫豎貂(豎刁)。「豎」的本義是短小﹐引申為童僕﹐或宮中役使的小臣。貂﹐是一種動物﹐身體細長﹐皮毛珍貴﹐聰明伶俐﹐喜歡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別人。自我閹割的第一人豎貂﹐不僅在他的有生之年博取了齊桓公的歡心﹐ 也為以後的歷史開創了一個新名詞﹕「閹豎」。後世之人把宦官稱為閹豎﹐就是從「豎貂」這個名字來的。
  在豎貂得到齊桓公的寵幸之後﹐他又為桓公引薦了一個「賢人」﹕美食專家易牙。這易牙本是齊國雍邑人﹐姓雍﹐名巫﹐字易牙。為人多權術﹐善於射箭、駕車﹐更精於烹調之技。易牙是第一個運用調和之術操作烹飪的廚師﹐善於調味做菜﹐管理著齊桓公的飲食廚房﹐他對齊魯菜系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所以﹐易牙後來成為廚師行業的祖師爺。
  作為一個當時最有名的廚師﹐易牙對於味道有著驚人的鑑別力。相傳孔子這樣推崇他﹕即使將淄水、澠水兩條河中的水混合起來﹐易牙也能夠分辨出來。可見易牙善辨味覺技能之高﹐調和口味之強。有一天﹐齊桓公的一個夫人衛姬生病了﹐這衛姬本是衛國公主﹐嫁來齊國與齊桓公為妾不久。易牙就以五味調和之術﹐燒了幾道好菜﹐讓衛姬吃過之後﹐病就好了。因此﹐衛姬也向齊桓公推薦易牙。在豎貂、衛姬的反覆扇風下﹐齊桓公召見了易牙。
  齊桓公問﹕「聽說你燒得一手好菜?」
  易牙對曰﹕「然。」
  齊桓公就隨口戲言道﹕「山珍海味、鳥獸蟲魚﹐寡人全都吃遍了﹐只是還從來沒吃過人肉﹐寡人不知道人肉究竟是個什麼滋味?你既然如此會做菜﹐可否做得好人肉?」
  桓公此言﹐本是出於無心的一句戲言﹐但易牙卻把這句話牢記在心﹐一心想著怎樣才能做頓人肉給桓公嘗嘗鮮﹐好博得桓公的歡心。
  易牙退下之後﹐到了中午的時候﹐獻上蒸肉一盤﹐其肉嫩如乳羊﹐鮮美無比。齊桓公吃了個一乾二淨﹐連聲稱讚道﹕「好吃!好吃!」因此就問易牙﹕ 「這是什麼肉呀?如此鮮嫩甘美?」
  易牙慌忙跪在地上﹐回答道﹕「這就是人肉也。」
  桓公聽了﹐大吃一驚!急問道﹕「什麼?這是人肉?你從哪裡弄來的人肉?」
  易牙哭著回答道﹕「這是微臣兒子的肉﹐臣的長子﹐今年三歲了。臣聽說﹐『忠君者不有其家』﹐既然主公沒嘗過人肉的滋味﹐臣便把兒子殺了﹐好獻於主公嘗鮮… …」
  當齊桓公得知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心裡很不是個滋味﹐道﹕「你先下去吧… …」
  從此﹐齊桓公被易牙殺子所感動﹐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也就特別寵信易牙了。
  豎貂自宮﹐易牙殺子﹐這兩件事﹐都被列為最荒誕的忠君事例﹐永久地載入了史冊。豎貂和易牙在得到齊桓公的寵信之後﹐就開始排擠管仲了﹐紛紛進言道﹕ 「如今﹐主公一則仲父﹐二則仲父﹐外人還以為齊國沒有國君了呢!」
  齊桓公笑曰﹕「寡人於仲父﹐猶如身體之股肱。有股肱﹐方成其身﹔有仲父﹐方成其君﹐國家大事不是你們這等小人所能夠理解的。」
  二人就再不敢多言了。所以後人對齊桓公最為稱道的,不是別的,就是用人不疑這一點,在大事方面,敢於放手讓管仲去做。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