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西晉滅吳,孫秀為何要哭

西晉滅吳,孫秀為何要哭

  《三國演義》第120回寫到西晉大舉伐吳,吳軍土崩瓦解,吳主孫皓被迫投降。喜訊傳到洛陽,西晉君臣皆賀;然而,驃騎將軍孫秀退朝以後,卻向南而哭曰:「昔討逆壯年,以一校尉創立基業;今孫皓舉江南而棄之!『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一般讀者可能感到難以理解,這位孫秀究竟為何與眾不同,為什麼要為孫吳的滅亡而悲哀哭泣呢?
  查《三國誌·吳書·宗室傳》,孫秀系孫策幼弟孫匡之孫,他以宗室至親身份,曾任吳國前將軍、夏口督,手握兵權。由於吳主孫皓對他心存疑忌,為了避免被害,他於建衡二年(270)帶著妻子親兵投奔晉國。晉武帝司馬炎為了爭取人心,以孫秀為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封會稽公,給了他很高的禮遇。儘管他在晉國當了高官,但仍有故土之思。因此一旦聽到吳國滅亡的消息,他便情不自禁地悲從中來,流著眼淚發出了上述感慨。
  那段話中的「討逆」指孫策。興平二年(195),年僅二十一歲的孫策離開袁術,渡江南下,其身份僅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短短三四年間,他就奪得江東大片地區,為孫吳立國奠定了基礎。後來袁術稱帝,孫策與之決裂,為此曹操表其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從此孫氏政權佔據江東長達八十餘年。然而在暴君孫皓在位的十六年間,由於他驕奢淫逸,濫殺無辜,使吳國迅速衰落,將士離心,百姓怨恨,以至在西晉大舉進攻時不堪一擊,僅四個月便宣告滅亡。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出自《詩經·王風·黍離》,乃是東周大夫感慨西周滅亡的著名詩句。孫秀借用這兩句詩,對孫吳的滅亡表示了深沉的悲憫。需要指出的是嘉靖元年本《三國誌通俗演義》中並無孫秀向南而哭這一情節;周曰校本首先增補了這一情節,《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誌》、毛本《三國演義》都加以沿用。近幾十年來出版的各種《三國演義》排印本,一般都未對此情節作注,不利於讀者理解作品。有見於此,我在《校理本三國演義》(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中,特地為「孫秀」加了一條註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