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戰神白起死於用人腐敗

戰神白起死於用人腐敗

  白起是公認的戰國第一名將,被後世譽為戰神,其一生戰功赫赫、威震六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舉世無雙的軍事奇才,竟由於秦國內部的用人腐敗而被逼自殺,令後世讀史者不禁為之扼腕歎息。歷史在這裡再一次告誡後人,用人腐敗真真是誤國誤民害死人!白起為將之時,恰逢秦帝國攻滅東方六國的關鍵時期,正是白起在此期間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戰役的決定性勝利,才為秦始皇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縱觀白起一生,作為秦國主要軍事統帥,前後從軍30多年,所歷70餘戰,未有敗績,令東方六國聞白起而膽寒。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詳細地記載了白起的赫赫戰功。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白起在伊闕之戰大破韓、魏聯軍,斬首24萬,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攻魏,攻佔城邑61座。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趙,奪趙之光狼城。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80年),白起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白起在華陽之戰大破趙魏聯軍,斬首13萬,隨後又大敗趙將賈偃,溺斃趙卒2萬。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白起攻韓之陘城,斬首5萬。公元前260年,在戰國歷史的轉折性戰役—長平之戰中,白起更是坑殺趙軍45萬,使得東方六國中唯一能與秦帝國抗衡的趙國元氣大傷。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其中死於白起之手的竟達二分之一,即100萬人左右。白起的殺伐固然過於血腥殘忍,但他的軍事才幹確實超乎其類、拔乎其萃。難怪毛澤東評價白起:「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長平之戰是白起一生中的巔峰之作,然而對趙國而言,長平之戰絕對是致命打擊,此戰令趙國的精壯男子幾乎死亡殆盡,可謂舉國驚懼,民心動搖。久經沙場的白起深知,此時若一鼓作氣,不給趙國喘息的機會,定能一舉滅趙。於是白起稍事休整,馬上兵分兩路,直指趙國都城邯鄲。就在白起雄心萬丈、準備再立不世之功的時候,秦國丞相范睢竟說動秦昭襄王,命令白起停止進軍。這個命令不僅讓秦國失去了攻滅趙國的絕佳機會,也間接導致了白起的冤死。
  范睢阻止白起進軍邯鄲,其實反映出當時秦國內部嚴重的用人腐敗。考用人腐敗,大約有分幫劃派、嫉賢妒能、用人狹隘、用人唯私、用人唯親、以人事提拔來投桃報李等等表現形式。從當時的秦帝國用人狀況來看,這幾種表現形式都有,而且還比較嚴重。正是由於這些用人腐敗,范睢不顧國家大局,阻止白起滅趙進而陷害白起。
  首先,范睢阻止白起滅趙,源於他對白起的嫉賢妒能。范睢看到白起接連取得驚人戰功,心中十分害怕白起超過自己。因此,趙國說客蘇代的一番話,立即引起他的共鳴。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亡幾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即白起)功也。於是,范睢就以秦軍疲勞、應進行修整為由勸秦昭王傳令白起,停止進攻,並答應趙國割地求和。由此,令白起對范睢極為痛恨,將相失和,武安君(即白起)聞之,由是與應侯(即范睢)有隙。
  其次,凡是搞用人腐敗者,無不遵從分幫劃派、黨同伐異的原則。范睢拆白起的台,不是沒來由的,白起是范睢的政敵魏冉推薦提拔的,而且兩人的關係甚好,范睢焉能讓白起進一步得勢?范睢本是魏國人,頗具謀略,但因被魏國丞相魏齊懷疑私通齊國而慘遭魏齊的嚴刑拷打,幾乎喪命。在魏國人鄭安平的幫助下,范睢才得以逃命。公元前271年,秦國使臣王稽出使魏國,鄭安平乃向王稽推薦范睢,王稽認為范睢是人才,便把范睢帶到秦國並將他推薦給秦昭襄王,但此時主政秦國的是權臣魏冉,范睢起初並未獲得秦昭襄王的認可。善於審時度勢的范睢先通過遠交近攻的軍事建議獲得秦昭襄王的信任,接著便利用秦昭襄王與魏冉之間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整垮了魏冉,於公元前266年取代魏冉成為秦國丞相。
  魏冉主政秦國多年,樹大根深,黨羽眾多,而白起與魏冉的關係更是極近。從公元前293年魏冉舉薦白起為將,至公元前266年魏冉徹底失勢,兩人一內一外,密切配合長達27年,應該說白起的功勞有魏冉的一半。司馬遷評魏冉說:「穰侯(即魏冉),昭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對此,范睢自然心知肚明,而白起作為魏冉的第一號舊部,更是令范睢忌憚有加。白起是魏冉一手提拔的,兩人又是死黨,除去魏冉,不除去白起,就是留下心腹大患。所以,在白起取得長平之戰的決定性勝利、進而要攻滅趙國的時候,范睢坐不住了,他必須要遏止白起的上升勢頭,進而不擇手段地剷除對手。
  應該說,范睢是戰國時期卓越的軍事謀略家,他的遠交近攻的戰略為秦國統一六國的基本方略,但正如前文所述,他在用人問題上也確實存在諸多問題。對於魏冉的倒台,有擅權、自私、貪婪、戰略失誤(為私利搞近交遠攻)等原因,其倒台是歷史的必然。但白起與魏冉應該區別對待。白起更多的是一個軍事幹部的角色,玩不懂政治,更不會搞趨炎附勢、見風轉舵那一套,主動去投靠當權派。對於這樣的人,你發揮他的專長、人盡其才是最好的選擇。但范睢顯然沒有這個度量,范睢的用人其實是狹隘的。
  第三,范睢用人狹隘,秉承用人唯親、唯私、以人事提拔來投桃報李的惡習,更加注定了白起的悲劇命運。范睢的用人狹隘是被歷史事實證明了的。范睢能夠從一個瀕死的階下囚一躍成為秦國的丞相,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一個是助他逃走的魏國人鄭安平,一個是把他帶到秦國並推薦給秦昭襄王的秦國使臣王稽。對這兩個恩人,范睢都通過自己手中的權力加以提拔,予以投桃報李:王稽被提拔為河東郡守,享有三年之內可以不向朝廷匯報郡內政治、經濟情況的特權;鄭安平則被提拔為將軍。
  知恩圖報本是美德,但若以國家用人大計來投桃報李則是萬萬不應該的。事實也給了范睢的用人腐敗以兩記響亮的耳光:王稽在郡守任內裡因通外國而被秦昭襄王處死;而鄭安平則根本不具備統兵才能,成為秦帝國軍事史上的一大恥辱。范睢的用人狹隘,注定了他肯定不會出於國家大局而放手使用白起;而白起不是范睢圈子裡的人,還不肯屈尊投靠,這就更加注定了范睢必須要剷除白起。
  由於范睢的用人腐敗,釀成了一系列嚴重後果,令秦國錯過了攻滅趙國的最佳時機。長平之戰9個月後,趙國合縱成功,對之前割地求和的許諾根本不予兌現,秦昭襄王這才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結果緩過勁來的趙國軍民拚死抵抗,秦軍久攻不下,損失慘重。於是,秦昭襄王只得問計於白起,想讓白起掛帥攻取邯鄲。白起沉痛地指出,攻滅趙國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了。秦昭襄王見自己說不動白起,就派范睢去勸說白起掛帥攻打邯鄲,然而秦昭襄王也糊塗,你能指望白起的政敵說動白起嗎?就在范睢勸說未果後,白起稱病不朝。白起之舉,引起了秦昭襄王的極大猜忌。
  事實證明白起具有極高的軍事預見力,就在秦國於邯鄲城下騎虎難下之時,楚國、魏國的救兵趕到,秦軍處境更加困難,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面對戰局急轉直下的嚴峻形勢,秦昭襄王強令白起出兵,白起只得帶病上路,但又不合時宜地說了一些不冷靜的話:「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從而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當白起已經走到了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北)時,范雎乃向秦王盡讒言,認為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言而殺之,秦昭襄王遂派使者賜劍命白起自刎。對於白起之死,司馬遷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即范睢)。」看來,韓信鬥不過劉邦,軍事家鬥不過政治家,古來有之呀。
  當然,白起之死在一定程度上也緣於他政治上的不成熟:古往今來,武將桀驁不馴、功高震主,其結局大都不妙,而跟領導搞撂挑子、鬧情緒更無異於自討苦吃。但這也恰恰說明白起就是一個不懂政治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於這樣的人,何必要陷害他、必殺之而後快呢?從這個意義上說,白起之死進一步凸顯了秦昭襄王與范睢的用人狹隘和缺乏肚量。一代名將白起臨死時,悲憤地說:「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白起死後,據《後漢書》記載,東方六國聞訊,諸侯皆酌酒相賀,慶幸白起之死。反過來,秦國人都認為白起死而非其罪,鄉邑皆祭祀焉。
  公元前257年底,在魏、楚兩國軍隊與趙國守軍內外夾擊之下,邯鄲城下的秦軍全線崩潰,傷亡近30萬人,被范睢舉薦的鄭安平就是在此時率部投降。此後,秦軍極其罕見地被三國聯軍一路追殺,高傲的秦昭襄王被迫與三國議和,歸還之前所攻佔的韓趙魏的土地。由此,秦昭襄王想在有生之年攻滅六國的設想終化為泡影,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被大大推遲。
  秦軍在邯鄲之戰的慘敗進一步證明了白起的遠見卓識,同時也揭示出秦帝國用人腐敗給國家帶來的極大損失。正是由於秦昭襄王和丞相范睢存在嚴重的用人腐敗,不僅讓秦國失去了攻滅趙國的最佳時機,還自毀長城,殺害了自己陣營的第一名將,這個歷史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