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曾國藩為何提攜李鴻章

曾國藩為何提攜李鴻章

  李鴻章在晚清的上升,曾國藩的影響極大。李鴻章曾說:「別人都曉得我前半部的功業是老師提挈的」,這個老師就是曾國藩,曾國藩對李鴻章的提攜,是眾所週知的事情。因此,李鴻章對曾國藩唸唸不忘。曾國藩去世以後,李鴻章寫信給曾國藩的兩個兒子,說:「鴻章從遊幾三十年,嘗謂在諸門人中受知最早、最深,亦最親切。」又在輓聯中痛悼:「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曾國藩與李鴻章的師生之誼,持續了將近三十年。三十年當中,李鴻章扶搖直上,成為晚清第一重臣。《庚子西狩叢談》中說:李鴻章「平素最服膺曾文正公,啟口必稱我老師,敬佩殆如神聖」,李鴻章敬佩曾國藩如神聖。李鴻章對曾國藩,不僅感念,而且佩服。晚年還說:「我老師文正公,那真是大人先生,現在這些大人先生,簡直都是秕糠,我一掃而空之。」李鴻章佩服曾國藩,可謂五體投地。
  曾國藩對李鴻章也是器重得很。咸豐三年(1853)曾國藩寫信給李鴻章的哥哥李瀚章,說:「令弟李少荃(李鴻章字少荃)自乙丙之際(1845、1846),僕即知其才可大用。丁未(1847)館選後,僕以少荃及筠仙(郭嵩燾,字筠仙)、帥逸齋(帥遠燡,字逸齋)、陳作梅(陳鼐,字作梅)四人皆偉器,私目為丁未四君子。」郭嵩燾後來成為中國第一任駐英大使。曾國藩早就看出,李鴻章潛力無限。曾國藩看人不走眼。
  這種師生關係是如何建立的?曾國藩是湖南人,李鴻章是安徽人,要建立師生關係,顯然有難度。這得從李鴻章的父親說起。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字式和,號玉川,又號愚荃,於道光十八年(1838)考取進士,任刑部主事。李文安在刑部一幹就是十八年。他辦案極認真,被視為再世包公,曾禁止虐待囚犯。但他資質一般,因而成就有限。但他運氣不壞:李文安中進士的時間正好和曾國藩同年。而且李文安眼光好,在眾多的「同年」當中,他始終跟曾國藩走得近。當時的曾國藩不過是個普通的京官,而李文安早早就安排自己的兩個兒子李瀚章、李鴻章拜曾國藩為師,向他學習「義理經世之學」。
  李鴻章大約於道光二十年(1840)考取秀才,又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獲得「優貢」資格,即考取國子監。國子監生直接參加由順天府組織的鄉試。道光二十四年(1844),李鴻章中順天府恩科鄉試第八十四名舉人。但李鴻章也非一帆風順,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巳恩科會試未中。當年,曾國藩出任本科會試同考官。李鴻章雖然未考中,詩文卻得到曾國藩的讚賞。李鴻章在給母親的信中說自己:「以詩文受知於曾夫子,因師事之,而朝夕過從,求義理經世之學」。
  安排自己的兒子拜曾國藩為師,是李文安一生中最睿智的一項決策,也是他對家族的最大貢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