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曹操為啥熱臉貼人冷屁股硬要封賞田疇

曹操為啥熱臉貼人冷屁股硬要封賞田疇

  曹操一生愛才重才,對人才的封賞也從來不吝嗇。可是有一位叫田疇的官員,自己明確表示不願意當官,官再大也不當。朝中大臣包括曹丕都同意人家不當就算了,為啥曹操還要追趕著熱臉貼田疇的冷屁股,硬要封賞田疇呢?
  田疇是什麼人?田疇是幽州人,曾經多次拒絕袁紹的徵召,不想在袁紹手下當官。可是,當曹操出兵遠征匈奴的時候,田疇在曹操第一次派遣使者發出邀請時,就立馬來到軍前效力。正是由於田疇的幫助,曹操得以通過盧龍塞,繞過烏丸軍隊主力,從漢武帝時期的一條古道,突襲烏丸後方,並成功殲滅烏丸主力,殺死了烏丸大單于蹋頓。烏丸平定後,袁紹的兩個兒子千里亡命,最終死去,曾經屬於袁紹的北方四州基本安定下來。可以說安定四州,田疇立下了汗馬功勞。曹操封賞田疇是按照律法,按照制度去做,本來沒什麼爭議。
  可是,田疇卻拒絕封賞。田疇是不是矯情?世上哪有人有官也不當呢?世上還真有這樣的傻子,田疇就是一個。田疇不想當官並非這一次。當初,田疇以幽州牧劉虞使者的身份前往京城,到了京城,天子封賞田疇為騎都尉,田疇拒絕了,理由是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當時的天子先被董卓挾制,後被郭汜、李漼蹂躪,不但毫無威權,連做人的尊嚴也喪盡。田疇不想在天子蒙難的時刻,自己還加官晉爵,於是拒絕西涼軍閥封賞。
  後來,田疇獨自回到幽州,那時候劉虞已經被公孫瓚殺死,田疇公開到劉虞的墳頭祭奠,大哭而去。當時,公孫瓚嚴厲禁止人們祭奠劉虞,違者殺頭,可是當抓到田疇之後,公孫瓚沒有殺田疇,但是又覺得窩火,就把田疇扣押在牢中。後來有人說田疇是個義士,你公孫瓚既不能以禮相待,又把人家囚禁了起來,恐怕幽州的士林都會埋怨你啊。公孫瓚沒法子,才把田疇放了。
  田疇很有個性。在公孫瓚時代不當官,到了公孫瓚被消滅,袁紹主持幽州的時候還是沒當官。當時,袁紹五次徵召田疇,任命田疇為將軍,可是田疇拒絕。等到袁紹的兒子袁尚掌權的時候,又徵召田疇,田疇依然拒絕。那是不是田疇就真的不願意當官呢?也不是,看後來曹操發出邀請,田疇就快馬加鞭趕著去當官了。那田疇為何如此反覆呢?
  田疇曾經告訴朋友。自己不在袁紹手下當官的原因。因為袁紹執政的時候,對於烏丸非常倚重,烏丸的一些貴族經常在幽州橫行不法,甚至劫掠百姓,袁紹也不聞不問。田疇認為袁紹心中只有個人的權勢,卻沒有百姓的安危,更沒有社稷和皇帝,於是乎拒絕出仕。其實,就算是在曹操手下,田疇也不是第一次辭官。當初曹操徵召田疇為司空戶曹掾,做自己的屬官,才第二天,曹操就發佈命令說,田疇這個人品格才學太好了,我也不合適用田疇做屬官。曹操隨即推舉田疇為秀才,拜田疇為蓨縣縣令,當然田疇並沒有前去上任,而是隨著曹操前往北征。
  那田疇在平定烏丸之後為何拒絕當官呢?田疇曾經對自己的好友夏侯惇說:「我本是一個辜負故主恩義,逃避危險的人。我能夠蒙受大恩,撿的一條性命,就已經心滿意足了,怎麼還能靠出賣盧龍的功勞而換取封賞呢。即便是朝廷對我特別優待,難道我心中就不感到慚愧嗎?」田疇表示,如果朝廷還要逼迫,自己只有一死!
  田疇的話,貌似委屈,其實在邏輯上有毛病。田疇一直沒有在袁紹手下當官,袁紹又怎麼說的上是故主呢?既然袁紹不是故主,那投靠曹操,向曹操告密,最終擊敗烏丸,趕走袁尚,就不算是忘恩負義了。可是中國人就是這麼奇怪,雖然說田疇沒有當官,尤其是五次拒絕袁紹邀請,多次拒絕袁尚徵召,拒絕歸拒絕,可是心中對袁氏父子對自己的看重還是很感動的。於是,當公孫度斬殺袁尚,把袁尚的屍體獻給曹操時,曹操曾禁止人們祭拜,這田疇卻跑到袁尚屍體邊大哭了一場。於是,幽州的士林都認為田疇有情有義。可是也有人說田疇假模假樣,既然顧及袁世凱尚對自己的恩義,當初又何必趕著向曹操告密呢!前後相反,小人的言行才前後不一致呢。
  曹操當初答應了田疇的申請,可是在赤壁之戰歸來,曹操思前想後,覺得不行,曹操說:「是成一人之志而虧王法大制也。」田疇辭官,完成了田疇的志向,讓世人對田疇的評價更高了,可是卻破壞了王法制度!曹操的話說的很重,田疇辭官和王法制度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先擱置一下。
  當時,朝中對田疇的態度有兩種看法。
  一種以曹丕為首,包括荀彧、鍾繇等朝廷重臣,他們都認為,田疇的行為和古代的楚國令尹子文和楚國的申包胥一樣,雖然逃避賞賜,但是也不應該勉強,可以以此來褒獎他們的節操。
  一種是朝中的一些諫官,這些人都沒有名字流傳下來,他們認為,田疇「狷介違道,苟立小節,宜免官加刑」,他們認為田疇自命清高,違背聖人的大道,只顧建立自己的名聲,不但不應該封賞,而且應該免除官職,加以處分。
  第一種人是朝中權貴,他們個個都是人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雖然出發點可能不同,但是都支持田疇。曹丕想表示自己對賢人的仰慕和包容,為自己博得愛才重才的名聲。荀彧是正人君子,雖然輔佐曹操,但心中常存漢室,對於田疇的行為很敬佩。鍾繇是漢末大儒,曹魏鐵桿,更是曹丕死黨,不過也認同田疇追求節操的做法。
  第二種人大都是揣摩曹操的心意,一看田疇多次拒絕,想必曹操生氣,於是建議處罰田疇。這些官員在給田疇定罪的時候,用了一個詞「違道」,帽子很大。在個人節操和聖人大道面前,田疇的行為就變得罪惡,渺小了。
  其實這兩種人都沒有弄懂曹操。曹操到底在想什麼呢?
  回顧一下田疇的幾次辭官,第一次是認為天子受到西涼軍閥挾制,第二次是認為袁紹不遵法度,放縱親信,兩次都是因為執政者犯有嚴重錯誤。而袁紹五次徵召田疇,田疇不去,曹操徵召一次,田疇就來了,讓曹操覺得田疇認可自己,非常有面子,於是才第二天就下令讓田疇不擔任自己個人的屬官,而成為朝廷的縣令。可是,當平定烏丸之後,田疇竟然再次為官,就把使得曹操又陷入等同於董卓、袁紹的地步了。
  因此曹操才生氣,成全了田疇,不就是讓王法大制受損,讓代表朝廷的自己名聲受損嗎?那為何當初曹操同意田疇辭官,在赤壁大敗之後為什麼又舊事重提,執意要封賞田疇呢?因為時勢不同了。當初,曹操已經平定烏丸,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你田疇不當官我還求著你當官嗎?可是等到赤壁大敗之後,朝中反對曹操的勢力暗流湧動,許多人都在議論為什麼曹操會如此大敗,甚至可能在策劃罷黜曹操。曹操急需要找到一個機會,證明自己。如果能夠成功封賞田疇,不就證明曹操是高於董卓,高於袁紹,是一個受到田疇,受到民眾認可的優秀執政者嗎?於是,曹操一而再,再而三的派人去找田疇,給田疇施加壓力。
  雖然朝中重臣都支持田疇辭讓,可是曹操還是堅持封田疇為亭侯,並且派和田疇關係最好的自己的兄弟夏侯惇前去遊說,可依然沒有結果。最後曹操只能夠無可奈何的接受現實。在個人權力和公眾輿論面前,曹操很明智的選擇了尊重輿論,這是曹操的無奈,也是曹操的大度。不過曹操還是強行任命田疇為議郎,也不管田疇來不來上任,總算是自己給自己找了個台階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