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曹操為何慷慨出讓自己知心愛人

曹操為何慷慨出讓自己知心愛人

眾所周知,曹操乃亂世梟雄,他一生不僅妻妾成群,而且染指美女艷婦不計其數,然而,他卻將自己的三位真正的知心愛人全都推給別人。其實,曹操這三位知心愛人並非不漂亮,而都是艷絕一時的三國美女。那麽,曹操這三位知心愛人分別是誰?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麽樣的非常故事?曹操又為何將她們推出門外、讓給別人呢?

        縱觀曹操的戎馬一生,他認為自己的知心愛人有三位,就是中山美女甄氏、一代才女蔡文姬和青樓歌女來鶯兒。下面就來說說曹操與自己的三位知心愛人得非常故事。

        曹操的第一位知心愛人:中山美女甄氏

        這位曾讓曹操為之傾倒的甄氏,原是曹操的政敵袁紹的兒媳婦,不僅曹操對她寵愛有加,而且他的大兒子曹丕和三兒子曹植對這位中山美女也都是情有獨鐘,曹植甚至把甄氏視作夢中的“女神”。以至於這曹操父子三人與甄氏之間,竟然上演的是一出風流四角戀的連環大戲。

        三國時代是個美女輩出的時代,但是比得上甄氏這樣既有容貌、又有才情的美女並不多見。甄氏,不僅姿貌絕倫,氣質非凡;而且聰慧超群,才智過人,是魏晉時期女性飄逸風雅之美的典型代表,可謂是不可多得的絕代佳人。當年甄氏雖然是寡婦之身,二手之體,卻博得曹氏父子三人同傾愛慕之情,這在中國數千年的才子佳人的風流史上可謂是難得一見。

        甄氏是冀州中山無極人,中山無極即今日的河北省無極縣。她的父親是做過上蔡縣令的甄逸,母親是遠近聞名的美人張氏。甄逸夫婦育有三兒五女,生於漢靈帝光和五年十二月,即公元182年,甄洛排行最小,但是最為出色。相士劉良細看甄洛以後,對張氏悄聲說:“這個女孩貴不可言。”

        自小甄氏就美艷驚人。她每次就寢,因膚白如玉,以至家人仿佛看到有人將玉蓋在她的身上,驚奇不解。令人驚異的是,美貌的甄洛博覽群書,通曉經史,是遠近聞名的大才女。甄洛才色雙絕,美名遠揚。時任冀州牧的袁紹得知後便替自己的二兒子袁熙娶了這個美貌的女子。甄洛便成了袁熙的夫人。

        官渡大戰,袁紹慘敗。不久,曹操兵圍鄴城,鄴城副將蘇由投降。蘇由對鄴城的情況了若指掌。他告訴曹操,袁紹的夫人劉氏尚留在城中,極得劉氏喜愛的二媳婦甄氏也在她身邊。曹操早聽說甄洛在袁氏父子的眾多美艷妻妾中是最為秀美、最具風情的一位女子,知道她還在鄴城,不禁怦然心動。他想進一步證實甄洛的美麗,便故意問蘇由,一直聽說袁紹的幾個媳婦都很美,這個甄氏究竟怎麽樣?

        蘇由也是善於察言觀色之人,知道曹操在想什麽。於是他回答道:“袁紹的幾個兒媳確實個個貌若仙子,但在這幾個兒媳中,卻要數這二媳婦甄氏最美。甄氏不僅美艷絕倫,而且還知書達禮,善解人意。劉夫人在袁府中是以脾氣古怪聞名的,誰也侍候不好,只有這個二媳婦甄氏,最合劉夫人的脾氣,劉夫人十分的喜愛。甄氏在袁府中調和上下,內外親融,府中人人都喜愛她。”

        一員守城武將說起這甄氏來都如此頭頭是道、心馳神往,可見這位美人的美名實在是家喻戶曉。曹操心里已恨不得馬上把甄氏擁入懷中。然而令曹操這個一代梟雄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大兒子曹丕卻捷足先登。

        原來,曹兵進入鄴城。一支精兵神速地奔赴袁府,將袁府團團包圍,這支精兵便是曹操之子曹丕的衛隊。原來,在蘇由告訴曹操鄴城的情況後,一直躲著偷聽的曹丕又單獨召見了蘇由,再次詳細地詢問了美人甄氏的詳情。曹丕也是被甄氏的美麗所迷醉,魂不守舍,心蕩神馳。於是他不顧父親的禁令,暗中策劃了這次“搶美行動”。

        這時,曹操也已遣派心腹領衛隊守護袁府,把美人甄氏帶來。衛隊飛奔袁府,發現早有曹丕的衛隊把守。近侍報知曹操,說曹丕已經去了,守住了袁府。曹操不禁勃然大怒。

        曹操氣恨這樣的美人竟讓兒子搶了先!可是,兒子先占了,做父親的總不能大打出手,跟兒子公然爭奪一個女人吧。而曹丕此時卻來拜見曹操,一方面乖巧地請求父親把甄洛賜給他,另一方面唆使河北富豪崔琰說項曹操,將崔琰侄女許配給曹植。老謀深算的曹操再三權衡利弊,最後不得已將甄氏許配曹丕,將崔琰侄女許配曹植。就這樣,甄氏便成了曹丕的夫人。曹丕這年十九歲,而甄氏已經二十四歲了,比曹丕整整大了五歲。

        其實,早在曹兵攻破袁紹鄴城之前,曹操就知道三兒子曹植與甄氏一見鐘情,並有意求之為妻,而甄氏也十分鐘情於曹植。但曹操卻堅持不允,因為曹操欲得甄氏之心不死。曹兵攻破鄴城數日後,為名正言順得到甄氏,曹操便於銅雀臺上大宴群僚,其中意圖之一是想以詩為媒,名正言順地得到甄氏,機敏的甄氏雖巧妙地打消了曹操的奢望,卻被迫落入曹丕的圈套。最終曹操采納河北富豪崔琰的主意:將崔琰侄女許配給曹植,而將甄氏再嫁給曹丕。

      曹操的第二位知心愛人:一代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子明姬,後因避司馬昭的名諱,改名文姬。蔡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這也許就是歷史上才女共同的命運使然。蔡文姬天生麗質,聰慧過人,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心比天高,但命如紙薄;自持才高,最終卻導致婚姻的不幸。但這些又似乎跟蔡文姬沒有什麽直接關系。她的婚姻破裂完全是來自外在的生活環境,而不是內在的客觀因素。

        說起來,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可謂郎才女貌,丈夫是歷史上文壇赫赫有名的青年學者衛仲道,而衛家也是當時河東世族。蔡家當然也不含糊,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曾官拜左中郎將,又被稱為蔡中郎,聲名播於朝野,是當時的文壇領袖。蔡文姬就更不用說了,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博學多才,尤善詩賦,還在辯論和音樂方面有所造詣。可以說,無論是硬件條件還是軟件條件都是非常高的,配個衛仲道綽綽有余。

        十六歲的時候,妙齡少女蔡文姬就嫁給衛仲道。兩人經常談談文學、時政和詩歌,每次都爭論的面紅耳赤,但就是不傷感情。衛仲道徹底被蔡文姬的才華所折服。從此,衛仲道更加愛蔡文姬,兩人相敬如賓,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衛仲道得了肺病,整日咳嗽吐血,結果英年早逝。只留下蔡文姬一人成了寡婦。這夫妻二人平日里只顧著探討詩文音律,享受二人世界,卻耽誤了生兒育女。衛仲道死後,受不了公婆惡意的人身攻擊,一氣之下便回了娘家。

        蔡文姬第二次婚姻在那個時候來說,無疑是一場被迫的跨國婚姻。當時正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南匈奴趁機南下搶掠。他們除了搶掠金銀珠寶之外,還搶掠美女。當時的南匈奴屬於茹毛飲血的遊牧民族,沒見過什麽世面。整日面對的又是本民族那些壯的像牛的雙頰紅潤的姑娘,早就看膩了。所以乍一見到漢朝風姿綽約的姑娘,一下子就看傻了。就這樣,蔡文姬和許多姑娘被擄到南匈奴,結果被左賢王一眼相中,納為王妃。十二年後,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痛苦的蔡文姬生了兩個兒子,使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來蔡文姬還是個美女,至少在胡人眼里是個美女,否則不會在眾多的漢朝姑娘中脫穎而出。在南匈奴生活時期,蔡文姬仍然沒有荒廢自己詩文創作。憑借著少年時代打下的結識基礎,她先後學會了吹奏“胡笳”及一些異族的語言。為她以後的創作史詩名篇《胡笳十八拍》奠定了基礎。

        東漢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已晉位漢相的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的消息之後,心中非常焦急。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把她贖了回來。其實說到曹操,算是蔡文姬的學長了。曹操是蔡邕的學生,自幼就跟蔡文姬相識,按照輩份跟年齡算,蔡文姬是曹操的學妹。常常出入與蔡邕府上的曹操自然有很多與蔡文姬見面的機會。少年時代的蔡文姬便熟讀史書,精通音律,聲名遠揚。曹操自然對學妹十分敬重,或許還有些許少年青澀的愛慕之情,曹操便有了以重金贖回蔡文姬的舉動。然而,對蔡文姬視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紅顏知己的曹操,雖然垂涎三尺,但自己卻沒有娶之為妻,結果將她介紹給了陳留名士、風流才子董祀。

        曹操之所以不敢染指漂亮而且知書達禮又精通文學音律的蔡文姬,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為了報答老師蔡邕的培養之恩;第二,是想利用蔡琰籠絡才子董祀;第三,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原因,就是曹操乃三國一代梟雄,名動天下,雄才大略,做皇帝是夠格的,但始終沒有做,別人勸他做皇帝,他卻開玩笑說:“你這是想把我放在火爐上烤啊!”但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朝廷大權盡在手中。他不敢染指蔡文姬的原因與他不敢做皇帝的原因一樣,就是為自己留下一世清名。

        曹操的第三位知心愛人:青樓歌女來鶯兒

        來鶯兒是洛陽城里色藝俱佳的知名歌女,她當時住在東漢帝都洛陽,過著”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的日子。曹操不僅愛江山愛人才,更愛美女,他久聞來鶯兒的大名,就想見識她一下。曹操喬裝打扮一番就去洛陽城里找來鶯兒。來鶯兒婉轉的歌喉與曼妙的舞姿,征服了曹操。於是,一代梟雄甘心情願地拜倒在一名青樓歌女的石榴裙下。只見了來鶯兒一面的曹操,就不惜千金為她贖身,這使閱人無數青樓歌女來鶯兒對這位亂世英雄心馳神往。

        曹操南征北戰,戎馬一生,來鶯兒一直跟隨著他。當然,她並不喜歡這種生活,但是天下戰亂紛紛,她到哪里安身立命呢?只能聽天由命,如此罷了!來鶯兒在戰爭的空隙里,以她的動聽的歌喉與美妙的舞姿,為曹操帶來了歡樂,一掃他戎馬生活中的枯燥和寂寞。

      曹操將來鶯兒當作善解人意的知心愛人,但是正值青春年華的來鶯兒和年事已高的曹操談不上感情,更談不上愛情。正在這時,一個英俊的身影闖進了來鶯兒的眼簾,深入心底。這人是曹操府中的一名侍衛。她很快愛上了他,不顧一切。曹操正忙於軍國大計,南征北戰,也周旋於眾多美女之間,並不知道來鶯兒的事情。

        來鶯兒喜歡的這個侍衛叫做王圖,魁梧而機警,一表人才,在丞相府中頗得曹操的賞識,經常受到曹操表揚和嘉獎。一次,曹操派他帶領一組人馬,深入敵境,殺敵立功。王圖的具體任務是深入敵境,窺探敵人的虛實以及囤糧的處所。這是一件十分危險、艱巨的使命,是否能夠圓滿完成這一使命,全身而退,把握不大。王圖把情況告訴了來鶯兒,面對生離死別的情人,想到不可預測的未來,來鶯兒淚流滿面地抱著王圖不放,不覺雞啼天曉,已經錯過了深夜出發的時間。然而,軍令如山。王圖被繩索捆綁押入大牢,準備斬首示眾。來鶯兒知道王圖被抓了起來,為救王圖,她不得不說出她與王圖的私情,並自願代王圖一死。

        其實,一個人死是容易的,但活著的人敢於將自己最見不得人的東西公之於眾,尤其是把”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事說出來,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這意味著來鶯兒已經做好與情人王圖共赴黃泉的決心。

        說起來曹操雖然在官場左右逢源,如魚得水;在戰場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文學上詩文並茂,極負盛名,然而,在他的雄才大略背後也隱藏著極大的孤獨。他曾經大發“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他自然對人世間的至情和至性,有著超乎常人的鑒別能力。對來鶯兒的真情流露,他不但沒有嫉妒,沒有氣憤,而且是十分感動。

        曹操為了進一步試探來鶯兒的真情摯愛,他叫來鶯兒在一個月內訓練出一個小型歌舞班,只要她能做到自己就同意來鶯兒可以代情人一死。來鶯兒愉快而坦誠地接受了這一交易。她當時的想法是,除了搭救情郎之外,她也希望在自己死後,能有人前來接班,為曹操分憂解難,以報答曹操的養育之恩。可見,來鶯兒確實是一名重情重意的女子!

        在曹操的丞相府,一個小型的歌舞訓練班開始緊張地訓練。來鶯兒為了救王圖一命,夜以繼日地進行訓練,毫不保留地傳授。很快,這些歌舞侍女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尤其是有個叫潘巧兒的侍女,更是出類拔萃,幾乎能與來鶯兒並駕齊驅。曹操知道後十分贊賞。

        來鶯兒到了曹操的面前請求代王圖一死。曹操這時非常激動,眼前的女子,已經大難臨頭,還為別人著想,為曹操著想,真奇女也!然而當曹操召見王圖之時,王圖卻坦率地告訴他,自己對於來鶯兒只是逢場作戲而已,並沒有真正的愛情可言。曹操一聽,火冒三丈,一腳踢倒王圖之後,並將他逐出了丞相府。

        曹操沒有把這真相告訴來鶯兒。如果曹操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來鶯兒,即使能夠阻止她赴死的決心,勉強地活下去,但她一定會比去死更痛苦。曹操打定了主意後,只對來鶯兒說,王圖已經釋放,逐回家鄉,念在你一片真情,且訓練歌女有功,將功折罪,可以不死。你走吧!

        來鶯兒感謝曹操成全她和王圖的愛情,卻不願接受曹操饒她不死的恩惠。她說只有死才能洗清自己的罪過。她鄭重地向曹操行了跪拜大禮之後,轉身而去。她去得那樣堅決,去得那樣坦然,去得那樣義無反顧!望著她孤獨走去的背影,一生不知經過多少大風大浪,不知經過多少悲歡離合,不知經過多少生生死死,不知經過多少恩恩愛愛的曹操,此時此刻,這個堅強無比的男人,也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陣淒然,流下了兩行淚水。這是他第一次為女人流淚,也是最後一次為女人流淚。後人有詩感嘆說:“風絮飄殘已化萍,蓮泥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情到濃時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