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宋仁宗的菩薩心腸

宋仁宗的菩薩心腸

  提起宋仁宗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狸貓換太子的民間故事出自宋仁宗的母親,被包拯的唾沫星子飛到臉上的是宋仁宗;蘇東坡、蘇洵、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范仲淹等一個個重量級的牛人,都是宋仁宗一朝的名臣或在這一時期登上歷史舞台;中國的幾大發明中,能把整個世界推向近代化的兩大發明活字印刷術、羅盤(指南針),也都出現於仁宗時代。
  宋仁宗貴為天子,但特別省吃儉用。他在家宴上常穿一再洗過的衣服,床褥多是用粗綢製成。據宋朝陳師道《後山談叢》記載,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宋仁宗問:「這是從哪來的?多少錢?」答說每枚1000錢,共28枚。宋仁宗很不高興,說:「朕常常告誡你們不要奢侈,現在一下筷子,就得花費28000錢,朕吃不下!」。
  皇帝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習慣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能為他人著想的少之又少,但宋仁宗算是其中難得的一個。《東軒筆錄》記載,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時不時地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要幹什麼。宋仁宗回宮後,對嬪妃說道:「朕渴壞了,快倒熱水來。」嬪妃覺得奇怪,問宋仁宗:「為什麼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宋仁宗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鐐子(水壺),如果朕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如此貼心的皇帝,歷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宋仁宗思想開明,能容人。蘇軾的弟弟蘇轍參加進士考試,居然膽大包天地在試卷裡寫道:「我在路上聽人說,在宮中,美女數以千計,終日裡歌舞飲酒,紙醉金迷。皇上既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商量治國安邦大計。」其實蘇轍這些話純屬道聽途說,完全與事實不符。考官們打算給蘇轍治罪,但宋仁宗聽說此事後,卻說:「朕設立科舉考試,本來就是要歡迎敢言之士。蘇轍一個學生,敢於如此直言,應該特予功名。」於是蘇轍反倒考上了進士。這如果趕上康乾盛世,滅三族是必然的。
  為了鉗制思想,不少皇帝熱衷於搞文字獄,許多文人莫名其妙遭到冤殺,甚至被滅門滅族,但宋仁宗從來不搞任何文字獄,他治下的大宋王朝非常開明,言論也相當自由。比如當朝理學家程頤曾放話說:「要和皇上同治天下」,這在清朝是會滅三族的,而在宋仁宗時卻啥事沒有。朱弁《曲洧舊聞》記載,成都一個秀才寫道:「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有人以謀反之罪將這秀才上報到朝廷。可沒想到,宋仁宗輕描淡寫地說了句:「這個老東西,他不過是想做官,做官做不成寫反詩洩憤,想做官就給他吧。」於是,這個秀才竟成了萬戶參軍。
  宋仁宗對子民仁慈,對他國之民也常懷仁愛之心。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報告說高麗的貢物越來越少了,提議出兵。宋仁宗說:「這只是高麗國君的罪過。現在出兵,國君不一定會被殺,反而要殺死無數百姓。」所以最終沒有發兵。
  魏泰《東軒筆錄》記載了一個小故事:一天早晨,宋仁宗對近臣說:「昨夜朕餓了,夜不能寐,想吃烤羊肉。」近臣說:「陛下為何不降旨要烤羊肉?」宋仁宗:「朕聽說皇宮每次有索取,外面就會以為這是一種制度,朕害怕因此而導致外面每天夜裡殺羊,來給朕準備,這樣會殺生很多。」於是左右高呼萬歲,相信這一聲萬歲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呼喊。
  施德操在《北窗炙錄》中記載,一夜宋仁宗在宮中聽到很熱鬧的絲竹歌笑之聲,覺得奇怪,問宮人:「此何處作樂?」宮人回答:「此民間酒樓作樂處。皇上您聽,外面民間是如此快活,哪似我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宋仁宗回答說:「你知道嗎?正因我宮中如此冷落,外面人民才會如此快樂,如果我宮中像外面如此快樂,那麼民間就會冷冷落落也。」民間的快樂勝過皇宮,這就是宋仁宗。所謂以民為本、愛民如子,宋仁宗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了。
  1063年,在位41年的宋仁宗去世。這一消息傳出後,市民們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一個叫周長孺的官員來到今四川一帶,看見山溝裡打水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駕崩。
  在中國歷史上,能像宋仁宗這樣,擁有最高權力還能謹慎行使權力的少之又少。雖然宋仁宗不夠鐵血,不夠強權,但他治下的大宋王朝,人民安樂,經濟繁榮。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就出現在此時。正如有人說的,「仁宗雖百事不會,卻會做官家(皇帝)」。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