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伊凡四世(1530~1584)

伊凡四世(1530~1584)

  伊凡四世三歲即位莫斯科大公,1547年加冕俄羅斯沙皇(凱撒),親政,宣稱要建立「第三羅馬帝國」。1552年,伊凡四世率15萬軍隊滅亡喀山汗國,1556年吞併阿斯特拉罕汗國,佔領伏爾加河流域。隨後轉向西方,1558年發動立窩尼亞戰爭,消滅立窩尼亞騎士團,佔領波羅的海東岸大片地區。引起瑞典、丹麥、波蘭、立陶宛的干涉,俄軍戰敗,失去大片領土。伊凡四世因血腥屠殺羅夫哥諾德,被稱為「恐怖的伊凡」(伊凡雷帝)。其統治時期是俄國走向對外擴張的開始,他終其一生使俄羅斯成為東歐大國。
  伊凡四世的母親葉蓮娜是金帳汗國(1219~1502)貴族馬麥後裔,嫁給了年近50仍未有子嗣的瓦西里三世之後,終於生下了繼承人,伊凡四世出生時正好電閃雷鳴,因此被稱為伊凡雷帝,但他這個名字恐怕更主要來源於後來一次次令人震破膽的大清洗。蒙古人熱衷於擴張領土的天性,也由葉蓮娜傳給了伊凡四世。1533年,瓦西里三世死,遺詔由葉蓮娜同七位大貴族組成攝政會議,在伊凡四世成年之前代理朝政。但葉蓮娜很快就與許多大貴族水火不容,她廢除了攝政會議,獨攬大權。1538年,葉蓮娜猝然離世,據傳為政敵所毒死。葉蓮娜死後,她的兄弟格林斯基擊敗政敵,繼續控制了朝政。1547年,伊凡正式加冕。同年,格林斯基在一次大火災引起的民變中被打死,伊凡四世正式走上了前台,以他獨特的方式統治這個國家。
  他開始執政後,於1549年建立重臣會議,編纂新法典。1549-1560年對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行政、法律、財政、軍隊、宗教等方面進行改革。伊凡四世的政府竭力鞏固專制政權,強化國家中央集權。其軍事改革的基本內容,是完善軍事指揮體系,建立常備軍,整頓俄國地方部隊的勤務和調整俄國邊境守備與屯紮勤務(見伊凡四世的軍事改革)。這次改革奠定了俄國正規軍的基礎。執政時期,制訂了第一部軍隊條令~~《貴族會議關於屯紮和守備勤務決議》。伊凡四世改革,尤其是軍事改革,使俄羅斯走向強大。其改革的直接動因是16世紀上半期國內各種社會矛盾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
  1547年開始,伊凡四世實行獨裁統治。對內政策的方針是反對大貴族分立主義,具體表現在1565年建立了沙皇特轄地區制(見特轄軍),給貴族勢力很大的打擊。打破了領主政體對沙皇的一切權力限制,而以前的大公權力很小,受領主們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消除了領主政體,建立沙皇專制政體,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統一俄羅斯,建立了中央集權。
  對外政策方面,伊凡四世開始了俄羅斯對外的擴張。在1547~1552年的遠征中滅亡了喀山汗國,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國也被吞併,然後又吞併了諾蓋人和巴什基爾人,使北高加索許多民族歸順俄羅斯,伊凡四世時期,俄羅斯開始成為多民族國家。滅掉喀山汗國是俄羅斯歷史上重大的轉折點,標誌著從此以後俄羅斯的力量強於蒙古人。攻滅喀山之前蒙古人的力量強於俄羅斯;攻滅喀山後改變了俄羅斯人與蒙古人的力量對比。而且,攻滅喀山汗國,為俄羅斯越過烏拉爾山脈吞併地域遼闊的西伯利亞掃平了道路。到1557年,西伯利亞汗國也臣服於伊凡並於17世紀被佔領。1572年粉碎了被稱為「奧斯曼土耳其之鞭」的克里米亞汗國政權。當時奧斯曼帝國處於鼎盛時期,前進入侵的陰影籠罩著整個東歐,而粉碎克里米亞汗國是給奧斯曼土耳其的迎頭痛擊,挫敗了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俄羅斯及東歐的圖謀。沙皇伊凡四世1575年封西美昂·貝克布拉托維奇為「全羅斯大公」(Grand Prince of All Rus,拉攏他對抗克里米亞汗國),西美昂·貝克布拉托維奇在11個月後又讓位給伊凡四世。伊凡四世這麼做可能是為了增加對各蒙古汗國統治的合法性,也可能是想表明自己是成吉思汗在歐洲和亞洲的帝國的正統繼承人。
  「沙皇」,即「царь」(「凱撒」的俄語發音)稱號來自伊凡四世(在俄羅斯又被尊稱為伊凡大帝)。早期羅斯人認為東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是宇宙的中心。羅斯人稱東羅馬帝國的君主為「沙皇」,而認為基輔羅斯諸公國的大公們是東羅馬帝國沙皇的大臣,另一方面,他們也稱呼舊約的人物為沙皇。蒙古朮赤國(1219~1502)的統治時代,轉而尊稱蒙古朮赤國(1219~1502)國王為「沙皇」,俄羅斯大公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強盛的朮赤國(1219~1502)的國王還娶了拜占庭的公主為皇后,但隨著蒙古朮赤國(1219~1502)的在15世紀末期的衰落,俄羅斯人不樂意再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了,但始終不敢正式自稱沙皇。1547年,伊凡大帝發表了重要講話,要親政並正式自稱沙皇。從此,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國(1263~1547)改為俄羅斯沙皇國,俗稱俄羅斯。伊凡大帝一生取得許多令人驚訝的非凡成就,他使俄羅斯沙皇國(1547~1721)躋身歐洲強國之林。
  對於伊凡四世時代剛剛實現了獨立和統一的俄國來說,有兩種選擇,一是在鬆散的大貴族自治下組成國家,二是使國家權力中央集權化。莫斯科大公國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傳統和蒙古人留下的影響,還有伊凡四世本人的野心,都使後者成為了必然選擇。伊凡四世的極端措施基本都可以解釋為維護統一和中央集權的需要,這使殘暴的伊凡四世,仍然被認為是一代傑出的沙皇。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