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哈布斯堡王朝爭霸時代的主角

哈布斯堡王朝爭霸時代的主角

  卡洛斯一世(查理一世)是西班牙鼎盛時期的著名君主。1516年繼承卡斯提爾和阿拉岡王位,正式形成西班牙王國。1519年又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查理五世)。卡洛斯一世即位時,法國已控制了北意大利,於是他於1519年率軍入侵意大利,繼續進行與法國的意大利戰爭。1525年,在帕維亞戰役中,西軍擊潰法軍,俘虜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佔領意大利。但之後又與法國斷斷續續進行了幾十年戰爭,最終控制意大利。1535年,西班牙出兵北非,獲勝後一度佔領突尼斯。1547年,卡洛斯一世率西班牙軍隊進入德國,與新教諸侯作戰,在繆爾貝格戰勝德國新教諸侯聯軍。但後來西軍在1552年失敗,被迫與新教諸侯妥協。卡洛斯一世在失望中退位。卡洛斯一世的失敗,是他無力與宗教運動這一巨大的社會力量相對抗的結果,但他仍是一位稱職的君主,在戰略部署上也一直是恰當的。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即位前通稱奧地利的查理(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1556年在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羅馬人民的國王卡爾五世(1519~1530),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國王卡洛斯一世(1516~1556),阿拉貢國王卡洛斯一世(1516~1556),西西里國王卡洛二世(1516~1556),那不勒斯國王卡洛四世(1516~1556),低地國家至高無上的君主。在歐洲人心目中,他是「哈布斯堡王朝爭霸時代」的主角。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身於哈布斯堡家族的腓力一世與卡斯蒂利亞的女王胡安娜(瘋女胡安娜)之子,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與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一世的外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瑪麗的孫子,生於根特,在低地國家被撫養長大。他童年時的教師是烏得勒支的艾德裡安(即日後的教宗哈德良六世)。
  查理五世的具體國籍很難說明。從父方來看,他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員,但他不是純粹的德國血統。他的母親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也是他的帝國的核心,但他在西班牙卻經常感到自己是個外來者。他的母語是法語,那是他長大的地方「低地國家」(包括今天的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和法國的北部-加來海峽大區)的貴族們通用的語言,然而法國正是他終生的敵人。
  查理於1506年(他的父親死於那一年)繼承了低地國家和弗朗什孔泰。當他強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後,他成為一片巨大領地的擁有者,這片領地包括他母親的卡斯蒂利亞和斐迪南二世統治的阿拉貢、納瓦拉、格拉納達、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以及整個西屬美洲(在他統治時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於征服墨西哥和秘魯又擴大了好幾倍)。他剛抵達西班牙就不得不與爭取自治的城市作戰,一些西班牙貴族則對他在卡斯蒂利亞為一些佛蘭德人安插官職感到不滿。最終所有的反抗都被他壓服,一個順從而強大的西班牙構成他日後在歐洲馳騁的基礎。
  1518年卡斯蒂利亞議會宣佈承認查理五世為國王,但向其提了一系列要求,如學習西班牙語等。在祖父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後,查理又得以繼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的產業。通過向選帝侯行賄等手段(得到德意志銀行世家富格爾家族的資金支持),他在1519年打敗法王法蘭索瓦一世的競爭,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查理五世把法國和奧斯曼帝國視為在歐洲僅有的需要認真對待的對手。為爭奪義大利和有爭議的勃艮第領地,他與法國國王法蘭索瓦一世進行多次戰爭。1525年查理五世在帕維亞之戰中俘虜了法蘭索瓦一世,並迫使他簽署了1526年馬德里條約,在這份文件中法國承諾放棄對義大利北部的要求。然而法蘭索瓦一世被釋放之後立刻讓巴黎議會宣佈馬德里條約非法,因為它是強迫簽署的。之後查理五世為了打擊法國,幾次和英王亨利八世結成同盟,讓英軍從西面騷擾法國。他甚至在1554年安排兒子腓力二世與英國瑪麗女王結婚,促使英西聯軍合攻法國,卻導致英國失去歐陸最後的據點加萊(被法軍的優秀統帥刀疤的吉斯攻取)。
  1526年法蘭索瓦一世與教宗克萊芒七世締結科尼亞同盟反對查理,當法蘭索瓦一世撕毀與查理五世的馬德里條約時,教宗以上帝的名義認可條約無效,給予法蘭索瓦一世神聖的加持。作為報復,查理五世1527年再度派軍侵入義大利,包圍羅馬。因為主帥意外死亡,西班牙軍隊在暴亂中焚掠了羅馬並掠走了教宗,是為羅馬之劫。此後一百年內,教宗常常受到西班牙國王的壓力和巨大影響,使其無法批准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離棄查理的姨母阿拉貢的凱瑟琳,逼使亨利八世在1533年發動宗教改革。
1526年後匈牙利領土的瓜分
  奧斯曼帝國是另一個甚至更令人畏懼的敵人。土耳其的軍事機器極為強大,其海軍控制著地中海。從1526年開始,查理五世與蘇丹蘇萊曼一世(立法者)進行激烈的爭鬥,爭奪的目標是1526年國王戰死後的匈牙利王國,造成匈牙利的三分。為了對抗奧斯曼帝國,查理五世在1529年維也納之圍以後,嘗試建立哈布斯堡-波斯同盟,獲得一定的成效。1535年查理五世在突尼斯取得了一次關鍵的勝利,然而1536年法蘭索瓦一世與蘇萊曼一世結成反查理五世的同盟。儘管法蘭索瓦一世於1538年被說服簽署一項和約,他並沒有放棄和土耳其人結盟的想法。1542年法蘭索瓦一世再次與奧斯曼帝國聯合。查理五世則與亨利八世聯盟(1543),並且迫使法蘭索瓦一世簽署了克雷皮昂萊奧諾瓦和約。查理本人後來與奧斯曼帝國達成妥協,雙方都想從龐大的戰爭開支中脫身。
  查理五世為天主教奉獻了全部忠誠乃至狂熱。他是宗教改革運動的激烈反對者,並企圖建立一個「世界天主教帝國」。1521年,查理五世以皇帝身份傳喚馬丁·路德參加沃爾姆斯宗教會議(許諾保證路德的人身安全)。他在這次會議上宣佈路德及其追隨者為非法(1521年沃爾姆斯敕令)。
  1524年有鑒於德國爆發農民起義而新教諸侯組成了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查理五世決定把德意志事務交給弟弟斐迪南(即日後的斐迪南一世)全權辦理。
  1545年天特會議(特倫特公會議)的召開宣告了歐洲天主教勢力反對宗教改革的浪潮的開始。查理五世決心懲罰德意志的新教王公。1546年查理五世與施馬爾卡爾登聯盟開戰。在戰爭的第一階段(1546~1548)他打敗了薩克森選侯約翰·腓特烈,並將投降的黑森伯爵(慷慨的)腓力一世監禁起來(1547~1552)。然而,他是先勝後敗。新的戰事於1552年爆發後,查理五世遭到一系列失利,遂與諸侯簽訂1555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