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晉明帝司馬紹和他藏在歷史角落的銀色後宮私情

晉明帝司馬紹和他藏在歷史角落的銀色後宮私情

  晉明帝司馬紹是個很有主見和個性的人。比方,在帝王之家,看重的不是什麼血緣關係,而是看誰能給他們帶來好處,往往是親生的娘親自己不認得,反而認那些有地位的皇后為親娘。而明帝卻不是這樣。而且自己一旦登基,什麼別的也不作,先把自己的親生母親恭維一番,為之上尊號為建安郡君。並為之別建宮第。太寧元年(323),明帝還把生母荀氏接到皇宮裡來了,供奉非常的隆厚。
  這個說來比較複雜。也許,元帝襲封琅邪王時年紀才十五歲,但一直保持低調以避禍。因為他是宣帝的曾孫,所以到這是已經只能說是宗室中的疏親了,不過因緣際會還是承襲了一個不怎麼顯赫德王爵。所以元帝成婚也晚,討的老婆也不是什麼很高門第的世家大族千金,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官秩六品的南陽王文學的中級官員家的女子而已。至於明帝,元帝在他登基做了皇帝後才給他選聘了穎川鄢陵荀氏中一個年紀比較大了卻還沒有嫁出去的女子庾文君為妃子。太子妃與太子的婚事大概在318年才辦妥。這時太子司馬紹已經年滿二十歲,是個很老的老小伙了,而太子妃比太子年紀差不多大了三歲,這樣大的年紀還沒有出嫁,在當時可是少有的事情,一般而言,那時的女孩都在十五六歲左右便出嫁為人妻了。當然,對於明帝的這位庾文君皇后來說,也許她不作皇后還真的會快樂很多。
  首先是嫁給太子後,太子並不怎麼喜歡這位名門閨秀。兩個人同床共寢的日子很少,直到成親將近四年了才給明帝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成帝司馬衍。其次是明帝即位後,遲遲不願冊封庾文君為皇后。這事拖了大半年,還是很多大臣聯名進諫才不得已為之的。第三則是因為當了皇太后,結果年紀輕輕就被叛亂的蘇峻祖約給逼死了。死的時候她才三十二歲。
  我們現在來看看明帝冊封庾文君為皇后的詔書是如何寫的吧:「妃庾氏昔承明命,作嬪東宮,虔恭中饋,思媚軌則。履信思順,以成肅雍之道;正位閨房,以著協德之美。朕夙罹不造,煢煢在疚。群公卿士,稽之往代,僉以崇嫡明統,載在典謨,宜建長秋,以奉宗廟。是以追述先志,不替舊命,使使持節兼太尉授皇后璽綬。夫坤德尚柔,婦道承姑,崇粢盛之禮,敦螽斯之義,是以利在永貞,克隆堂基,母儀天下,潛暢陰教。鑒於六列,考之篇籍,禍福無門,盛衰由人,雖休勿休。其敬之哉,可不慎歟!」
  明帝的這道詔書裡有幾句話裡的用詞值得注意,很有些春秋筆法,如「思媚軌則」、「履信思順」等等。在這樣典雅堂皇的冊封詔書中明帝幹嗎要說「思順」、「思媚」呀?原因之一就是這位皇后有些母老虎氣勢,又一點也不溫柔嫵媚,這讓明帝很不好受,所以在這樣重要的傳世文告中,還偏偏要把皇后的醜事給揭露一番。當然,皇帝司馬紹也自我檢討了一番,即詔書中所謂的「朕夙罹不造,煢煢在疚」。這個裡面所說的「不造」和「在疚」到底指什麼,我們今天已經不得而知了,不過,也許與明帝自己的生母荀氏被出和自己別的什麼事情都加以概說,反正這樣的事情嘛,當時肯定大家都心裡清楚,所以明帝也沒有明說。
  明帝在詔書中還說,我為什麼最終還是決定冊立你為皇后呢?原因是朝中大臣老是嘮嘮叨叨翻古給我聽,說要看在子嗣的份上給你一個名分,好讓我的帝業能夠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我實在厭煩得很,所以就叫人來冊封你了,免得他們整天都來跟囉嗦廢話。不過明帝接著說,我今天雖然冊封你為皇后了,但你不要再給我犯事,不要再像母老虎那樣嚇人了。好好給我遵守婦道,帶好兒子,為天下做女人的表率。如若不然,那可是禍福無門的呀,別看你家兄弟在朝為官,那可是跟我辦事的,我那天生氣不讓他們幹了,他們還不得滾蛋麼?我叫你們家興盛也可,讓你們家破敗也可,別說我歹話沒有事先給講清楚呀!你們一家子都跟我小心在意了!
  不過明帝的這道詔書也太過張揚了一點,這讓庾氏家族乃至整個後黨都很沒有面子。結果明帝兩年之後,也正是其年輕力壯之際便一病不起了,整個的大權一下便落到皇后的庾氏家族手中去了。老資格的丞相王導也因為生氣,居然裝病不去朝會。
  明帝不喜歡皇后的理由看起來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他在宮中藏了一位絕色女子,這位絕色美女就是綠珠的弟子宋褘。宋褘能歌善舞,其特長是吹笛,一時冠絕群士,國中吹笛者無有能出其右者。加之宋褘曾經侍奉過大將軍王敦,因此年輕的宋褘懂得做女人要溫柔體貼,而且床第之間也要頗為用心經營。那高門大族出身的庾文君在侍奉男人方面哪裡是宋褘敵手?加之兩人年紀相差不多,宋褘又是當時國色,又體貼,又溫柔,又能歌善舞,善解人意,兩人一較量,便是高下立判。不過,宋褘懂得用卑賤來抵禦太子妃的盛氣凌人,因此太子妃庾文君越是大鬧,太子便越是向著宋褘這位絕色而柔弱的女子。男人保護弱者的勇氣和激情便油然而生了。
  明帝的死是一件疑案。本來,明帝有鮮卑人血統,屬於有雜交優勢的那種,而且,324年六月大將軍王敦將反未反之際,明帝居然一個人騎著自己的寶馬去王敦營盤勘探軍情,這種膽識和體魄不應該說一年之後就會一病不起的。從史書的記載中,當時並無瘟疫,明帝此前也沒有什麼別的疾患。為何短短的時間內便會因病駕崩呢?當時明帝可才二十七歲呀!而且是文武兼修的強壯身體呀!
  如果說明帝死於色慾,那麼,晉武帝宮人萬餘,他也夜夜春宵地快快活活地玩了十幾年!而且,據史書記載,明帝閏八月壬午得病,召太宰、西陽王羕,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壺,車騎將軍郗鑒,護軍將軍庾亮,領軍將軍陸曄,丹陽尹溫嶠並受遺詔,輔太子,並將自己珍愛的宮人大美人宋褘賜予當時的吏部尚書阮孚。八月丁亥(24日)立遺詔安排喪事。次日駕崩於東殿。年僅二十七歲。
  明帝得病的期間,朝廷發生了一件陰謀,具體的事情史書沒有詳細記載,只在《晉書.外戚傳》裡略約提及,原因是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明帝不讓大臣嚴究,結果明帝的母舅(庾皇后的弟弟庾胤與宗室中的一位親王南頓王司馬宗),當時這兩個人都是明帝所親暱的嬖寵,庾胤為右衛將軍典禁兵,明帝不忍誅此二人,結果在明帝死後才殺了南頓王司馬宗,將庾胤降職,並外放到桂陽那個邊遠的地方做太守去了,降秩為中二千石,而且還被反覆徙官。
  不過,得病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一得病明帝便自知將死,這明顯是一種中毒的表示。明帝在得病後第五天的遺詔中說:「自古有死,賢聖所同,壽夭窮達,歸於一概,亦何足特痛哉!」這樣明帝不僅不讓人們追究宮廷中陰謀的主事者,而且連已經現形的主犯之一都放過了。試想,如果沒有人主使得話,明帝兩個最寵信的人怎麼背叛他呀?
  南頓王司馬宗事後被殺,所犯的罪行只有一個,那便是謀反。問題是背後的主事者是誰?因為,南頓王司馬宗做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實在是輪不到由他來繼位做皇帝的,那麼,真正的兇手就只有可能是皇后庾文君女士了。一個簡單的推測是皇后庾文君因為嫉妒和怨恨暗中讓人下毒殺了晉明帝司馬紹。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