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明太祖朱元璋千防萬防為何明朝還是讓太監專權?

明太祖朱元璋千防萬防為何明朝還是讓太監專權?

  宦官問題﹐歷來是中國幾千年封建政權的毒瘤。歷朝歷代﹐能將這個問題處理得好的並不多見。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兒外﹐沒有更多的權力可言。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特意鑄了一塊鐵牌﹐懸掛在宮門上。鐵牌上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這時候﹐宦官的權力跌入了歷史的低谷﹐不僅不允許干預朝政﹐更不能與官吏串通一氣﹐甚至連置產業的權力也沒有。
  到了明成祖朱棣手中﹐這道鐵的紀律起了一個微妙的變化﹐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開始把宦官視為心腹﹐當作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內臣不得干預政事」被悄悄地改為內臣不得擅自做主。朱棣之所以任用宦官﹐委以大權是因為在奪取皇位的「靖難之役」中﹐他靠勾結受建文帝壓迫的宦官而掌握了建文帝的動向﹔在圍攻南京時﹐又與宮內的宦官裡應外合取得了勝利﹐登上了皇帝寶座。因此﹐朱棣上台後﹐害怕會有失意的宦官像出賣建文帝一樣出賣自己﹐所以不惜背叛祖訓﹐拉攏宦官。而朱棣自己的宦官﹐如狗兒等﹐在「靖難之役」中表現得非常勇猛,率軍與南兵對沖﹐為朱棣在戰場上立了功。
  於是﹐明代的宦官悄悄地邁開了問鼎權力巔峰的第一步。朱棣先後派李興使暹羅(今泰國)﹐鄭和下西洋﹐侯顯使西域﹐王安等督軍營﹐馬靖巡視甘肅。永樂十八年(1420)﹐又增設東廠﹐委任宦官主持﹐專門偵察刺探臣子民眾情形。這樣﹐宦官可以出使、專征、監軍、分鎮以及刺探臣民隱情﹐大權在握﹐為後來的專權提供了條件。
  至英宗朱祁鎮時期﹐宦官權力進一步擴張﹐開始握有典兵之權。朱祁鎮即位時年方九歲﹐還是一個只知道玩樂的頑童﹐太監王振帶著他遊玩﹐他對這個鬼點子層出不窮的大玩伴十分敬佩﹐尊稱為「王先生」。王振利用朱祁鎮的信任假傳聖旨﹐總攬朝政﹐沒有人能控制他﹐他不但成為太上宰相﹐而且成為太上皇帝。朱祁鎮成年後﹐皇家教師劉球上奏章勸朱祁鎮親政﹐王振認為是譏諷自己﹐把劉球逮入錦衣衛詔獄﹐亂刀砍死﹐屍體肢解﹐拋擲荒郊。
  明代宦官權力全面擴張﹐是在憲宗朱見深統治時期。朱見深賦予親信宦官汪直以軍政大權。一些外廷官員想得到陞遷的機會﹐往往走汪直的後門。只要汪直肯在憲宗面前美言則此人立刻官運亨通。由此一來﹐那些想走捷徑的人﹐莫不以結識汪直為榮﹐這就抬高了汪直的身價﹐也給汪直的弄權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武宗朱厚照15歲即位﹐這是一個只對女人和遊蕩有興趣的花花公子﹐荒唐而且任性。從小就跟他在一起的玩伴宦官劉瑾﹐猶如朱祁鎮的玩伴王振一樣﹐利用皇帝的昏庸和信任掌握了大權。劉瑾有一個核心集團﹐稱為「八虎」﹐這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稱呼。劉瑾使剛上台不久的朱厚照相信﹐以託孤大臣謝遷、劉健為首的忠心耿耿的朝臣﹐是陰謀使皇帝陷於孤立的「奸黨」﹐劉瑾把他們統統地趕出朝廷﹐連儒家陽明學派的創立人王守仁也被廷杖後貶竄蠻荒。從此朝中文武大臣要麼對劉瑾側目而視﹐要麼爭先恐後拍他的馬屁﹐劉瑾牢牢地控制了朝政大權。劉瑾當權只有五年﹐右都御史楊一清利用「八虎」之間的矛盾﹐刺激張永反戈一擊﹐告劉瑾謀反。武宗下旨逮捕劉瑾﹐籍沒家產。武宗從劉瑾家中抄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其中﹐有兩柄貂毛大扇﹐裡面暗藏機關﹐以指按動﹐便彈出一把寒光閃閃的匕首。武宗看了﹐也嚇得目瞪口呆。劉瑾最終多行不義必自斃﹐但整個明政府的結構﹐幾乎被他拆散。
  至此﹐明代宦官的權力完成了其擴張的全部過程﹐明代宦官終於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以後魏忠賢的專擅獨斷﹐不過是這些前輩們權力的再現與延伸。於是﹐歷史就上演了這樣一幕諷刺劇﹕朱元璋最怕宦官專權﹐但恰恰是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宦官最有權勢的時代﹐被人們恥之為「最大的太監帝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