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孫堅所得傳國玉璽的真相

孫堅所得傳國玉璽的真相

  關於「和氏璧」和用它製成的「傳國玉璽」一直是中國歷史上一大謎題。一般認為:「和氏璧」製成的「傳國玉璽」到了唐朝時就失蹤了。也有的說後來落入北方民族手中。清朝的「傳國玉璽」據稱也是假的。真正的「傳國玉璽」到哪裡去了,至今仍是個謎。
  秦李斯《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這說明,隋侯珠與和氏璧早在秦始皇還是秦王時就已經盡歸秦國所有了。五代時前蜀道士杜光庭《錄異記》卷七「異石」中記:「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卞和得之獻楚王,後入趙獻秦。始皇一統,琢為受命之璽,李斯小篆其文,歷世傳之。」
  關於這方玉璽,有許多描述。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確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而《漢書》說是:「昊天之命,皇帝壽昌」。兩者不同,一般指第一種說法。
  《遼史》記述:「傳國寶,秦始皇作,用藍玉,螭紐,六面,其正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魚鳥篆,子嬰以上漢高祖。」這裡的藍玉倒底是說藍田白玉,還是藍色的玉或者如同藍草一樣淺綠色的玉,令人不解。而且有的認為是大篆,有的認為是小篆,還有的說是魚鳥篆。有的認為是螭虎鈕,有的說是龍魚鳳鳥鈕。有的說是和氏璧,有的說是藍田玉。有的說刻的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有的說刻的是:「昊天之命,皇帝壽昌。」
  小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推行文字統一,由李斯所創造出的文字。如果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製作的玉璽,應該是小篆。但在秦始皇作秦王時用的玉璽就有可能是大篆。根據漢代的記載,皇帝有六璽即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六璽的用途都不同,由符節令丞掌管。然而,傳國玉璽不在這六璽之內,因為這個玉璽是用來代表正統的,所謂「真命天子」必須擁有這個玉璽。
  可見,應該是兩方玉璽,其一,玉璽上刻的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另一方「傳國玉璽」是「和氏璧」製成的,用小篆刻的是:「昊天之命,皇帝壽昌。」而且和氏璧正面看色白,白璧無瑕,所以連秦昭襄王都沒發現瑕疵,需要藺相如指點瑕疵所在。側面看碧色,即有青綠色,或者青白色,甚至是淺藍色。玉「藍玉」之說不謀而合。所以和氏璧又叫荊虹。帶綠色的玉石應該是翡翠。虹自然是指虹彩,如同翡翠上的紅色和綠色。和氏璧是翡翠的可能性很大。當然也可能是側面帶淺藍色的玉石。
  《白虎通》說:「璧方中圓外。」《說文》說:「璧,瑞玉環也。」一般認為璧是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那麼和氏璧的形狀應該是銅錢形狀,外圓內方,有一定厚度的玉璧形狀。這樣一塊玉璧,製作成玉璽有一定難度,除非是將和氏璧破開,只用和氏璧的一部分圓環,雕琢成一塊四四方方的玉璽,否則,雕琢成的玉璽必然是中空的,或者中間有鏤空之處的。
  歷代記述中都沒提到玉璽中空的特點。那麼和氏璧一定被裁開了。也許是意外摔碎,也許是有意裁開,能製作成數方玉璽,而且很有可能以側面為玉璽的外立面。也就是說我們能看到的是碧色的玉璽,而不是白色的。這個「碧色」倒底是綠色還是藍色呢?
  從藍玉之說中,我們只能推斷出它是淺綠色或淺藍綠色,或者白色,而且沒有瑕疵。《漢書》記載劉邦所得秦子嬰所獻玉璽,應該是用和氏璧製作的玉璽之一。從此這塊刻著「昊天之命,皇帝壽昌」的玉璽就成了漢朝的「傳國玉璽」。
  當然有沒有其它用和氏璧製作的玉璽就只有子嬰知道了。其實秦始皇時,「傳國玉璽」曾被打算開鑿靈渠的秦始皇投入洞庭湖鎮浪。後來華陰平舒道有人重又獻上「和氏璧」製成的「傳國玉璽」。是否是用和氏璧的閒材仿製就不得而知了。
  相傳,漢朝王莽篡位時,王政君不肯交出傳國玉璽,曾摔壞過其一角。孫堅在洛陽城南甄官井中得到的掛在宮女頸上的「傳國玉璽」與《遼史》記述相符,而且少了一角,如同王政君所摔玉璽。但是問題也來了,首先,他的銘文與《漢書》記載不符。它的銘文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而《漢書》說是:「昊天之命,皇帝壽昌。」其次,他的鈕也不對。原來是是螭虎文,是瑞獸。還有魚龍鳳鳥紋的。現在成了五龍交錯,按《遼史》記載是螭龍鈕,這就不對了。
  螭龍是雌性的龍,沒有角,「五」數對應「坤」,是母儀天下的「坤」德。這應該是女主之印璽。而且銘文說:「受天之命,既壽永昌。」「既」是「已經」的意思。還有「又」的意思。但這裡顯然是已經的意思。已經長壽了,就永遠繁榮吧!這顯然不是秦國製造的傳國玉璽,秦始皇本人很年輕就登上皇位。而且秦朝也不悠久,只能是漢朝可以這樣說。而且也只有長壽的王政君可以這樣說。王政君摔玉璽的時候已經79歲了。此前,她很有可能垂簾聽政,有自己的玉璽。因為「孺子嬰」年幼,必須她輔佐。
  那麼為什麼沒人否認孫堅得到的是「傳國玉璽」呢?這說明連當時大漢的皇帝也沒見過真正的「傳國玉璽」。真正的「傳國玉璽」可能被王政君毀了,所以王莽才不得不拿著太后玉璽冒充「傳國玉璽」登基。另一種可能就是王莽死後,「傳國玉璽」一起失蹤。大家搶奪的都是「太后玉璽」。
  又漢靈帝熹平六年,袁紹進宮誅殺太監,段珪護駕出逃,玉璽失蹤。落入袁紹手中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而王政君的「太后玉璽」一直傳下來。孫堅從宮女頸上取下玉璽,這說明這玉璽的確是後宮所用。皇帝不可能不把玉璽交給宮女,太后、皇后到有可能這樣做。
  綜上所述,可能的原因是為秦始皇製作的和氏璧「傳國玉璽」早在王莽篡位時期就失傳了。後世所說的「傳國玉璽」是王政君的「太后玉璽」。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