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晉國「驪姬之亂」如何禍亂邦國

晉國「驪姬之亂」如何禍亂邦國

  驪姬之亂發生在春秋戰國的晉國獻公時。此故事出自《左傳》僖公四~六年(公元前657年~前651年)﹐驪姬是春秋時山西人﹐本是驪戎首領的女兒﹐公元前672年﹐被晉獻公虜入晉國成為獻公的妃子﹐她使計離間了獻公與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驪姬之間的感情﹐並設計殺死了太子申生﹐製造了「驪姬之亂」。
  驪姬﹐春秋時代驪戎(今陜西省臨潼縣)國君的女兒﹐晉獻公姬﹐詭諸的王妃﹐有姿色﹐工心計﹐生不詳﹐死於前650年。
  周成王在位時﹐封幼弟叔虞為晉侯﹐傳九世進入春秋時期。春秋初年﹐晉國君權微弱﹐而國君的同宗大族曲沃莊伯及其子曲沃武公力量卻很強大。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滅晉﹐盡有晉地。次年﹐周命曲沃武公為晉侯﹐號晉武公。公元前677年﹐晉武公死﹐子詭諸立﹐是為晉獻公。
  晉獻公稱得上是一位能幹的君主。他內平禍亂﹐外拓疆土﹐使晉國空前強大起來。但是﹐他晚年溺於酒色﹐親手製造變亂﹐禍及三個兒子、一個孫子、十幾位大臣。雖然在外流亡十九年的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城濮一戰而成為中原侯國﹐使晉國登上霸主的寶座﹐壞事變成了好事﹐但這場延續三十年的變亂卻使晉國遭到極大的損失。個中緣由﹐還得從頭說起。
  公元前672年﹐晉獻公決定攻打驪戎(居住在今山西晉城西南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按古代慣例﹐出兵征戰之前﹐先要叫主管天象曆法的官吏進行占卜。占卜後﹐負責占卜的史官史蘇對晉獻公說﹕「此次攻打驪戎﹐是『勝而不吉』。望大王還是停止攻伐為好。」
  但晉獻公沒有聽從史蘇的話﹐照樣出兵﹐結果還真的打了勝仗﹐並俘獲了驪戎最漂亮的美女驪姬和她的妹妹少姬。在慶賀勝利的重大宴會上﹐晉獻公為證明自己出兵的正確﹐同時也是為了奚落史蘇這次占卜的「錯誤」﹐特意賜酒一杯給史蘇﹐但沒有賞賜菜餚。
  史蘇接過酒來﹐一飲而盡。他並不認為自己的預言是錯誤的。晉獻公進一步責問史蘇道﹕「寡人不但戰勝了驪戎﹐而且還俘獲了天下無雙的美女驪姬。這不但是勝利﹐而且是大吉。真是大吉大利啊!」
  面對國君﹐史蘇當然不敢再加爭辯。離開宴會後﹐當大夫裡克問他為什麼攻伐驪戎是「勝而不吉」時﹐史蘇是這樣回答的﹕「驪戎有男子﹐卻也有女子。今天晉國的男子戰勝了驪戎﹐日後必然是驪戎的女子戰勝晉國。」
  裡克追問道﹕「此話怎講?」
  史蘇答道﹕「有史為證!夏桀戰勝有施時﹐有施人把美女妺喜獻給夏桀﹐結果夏因妺喜而亡;商紂王戰勝有蘇時﹐有蘇人把美女妲己獻給商紂王﹐結果商因妲己而亡… …如今主上戰勝驪戎﹐驪戎獻驪姬、少姬二女求和﹐與當年如出一轍。況且主上寵愛驪姬﹐比起夏桀對妺喜、商紂對妲己的寵愛有過之而無不及﹐晉國怎麼能不重蹈夏、商的覆轍呢?」
  通過上面這些話﹐我們可以看出﹐史蘇是借占卜之名﹐行歷史分析之實。那麼﹐史蘇的預言究竟能否實現呢?
  事實證明史蘇的預言是正確的。當驪姬被帶到面前時﹐晉獻公立刻被這帶有異域風味的美女吸引住了。只見她白裡透紅的面容﹐猶如含苞待放的桃花;兩隻深邃明亮的大眼睛﹐既透出毫無懼意的野性﹐又有一種勾人魂魄的魅力;纖腰雖如楊似柳﹐但卻呈現出一種內在的韌性和強勁﹐自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美。這一切﹐都是晉獻公在所臨幸過的女人中從沒有見過的。望著如花似玉、別具風情的異域美女﹐晉獻公禁不住心猿意馬﹐骨軟筋酥。若不是有眾文臣武將在側﹐他早就按耐不住心中升騰的慾火﹐立刻把這個美人擁在懷裡。
  晉獻公本來是準備接受群臣朝賀的﹐但面對如此動人心魄的美女﹐他早已神不守舍了﹐只是草草地應付一下﹐便宣佈退朝了。一夜雲雨﹐百般恩愛﹐從此奠定了驪姬在晉獻公心中別人無法取代的地位。不久﹐驪姬便懷有身孕。晉獻公知道後﹐降旨後宮對她百般照料。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齊。奚齊的降世﹐更加深了晉獻公對驪姬的寵愛。
  此時﹐晉獻公共有九個兒子﹐名見經傳的有五個﹕太子申生﹐齊姜所生;公子重耳、夷吾﹐大戎部落進貢的兩位美女所生;驪姬所生的奚齊;還有一個便是同驪姬一起入宮的少姬所生的卓子。晉獻公寵愛驪姬﹐便不顧太卜偃和史蘇龜筮的勸諫﹐擇日告廟﹐立驪姬為夫人、少姬為次妃。晉獻公既立驪姬為夫人﹐便想廢去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這驪姬不僅人長得俊美異常﹐而且聰明穎慧﹐頗有心機。一天﹐晉獻公被驪姬侍奉得心滿意足之後﹐又高興地對驪姬提起讓奚齊取代申生為太子的事。沒想到驪姬卻跪在地上說﹕「申生早已立為太子﹐各國諸侯沒有不知道的。太子無罪﹐豈可隨意廢掉!主上如果因我母子私情而廢掉太子﹐我寧願自殺﹐也不敢從命。」
  晉獻公聽了這一番話語﹐竟信以為真﹐就打消了廢立的念頭﹐更加佩服夫人的賢德。其實﹐驪姬的這一番話語是言不由衷的。她心裡恨不得馬上立奚齊為太子﹐但她估量形勢﹐覺得對自己不利﹕一來申生作太子時日已久﹐無故廢立﹐群臣不服﹐必然有人百般勸阻;二來申生與重耳、夷吾相友愛﹐三公子各有黨羽﹐申生地位難以動搖。說了做不到﹐驚動對方﹐反誤大事。於是﹐驪姬百般勸阻﹐騙得晉獻公的信任﹐暗地裡卻勾結晉獻公的內寵優施﹐由優施出面﹐又勾結晉獻公的外寵梁五、東關五兩位大夫﹐讓他們離間三公子﹐削弱申生的力量。
  一天﹐晉獻公臨朝聽政。梁五出班奏道﹕「西戎近來又在騷擾我國邊境﹐有些重鎮不能不加強防守。曲沃乃宗邑之地﹐應該派有地位、又能帶兵打仗的太子申生前去防衛;蒲城、屈城這樣的邊疆重鎮也應該派像重耳、夷吾這樣的貴公子去防守。他們三位既是高貴的王子﹐又都是有才能的人﹐派他們前去﹐一定能威懾住戎敵﹐使戎敵不敢輕舉妄動。這樣﹐既保衛了國家﹐又為幾位公子創造了建功立業的機會… …」
  沒等梁五把話說完﹐晉獻公便說﹕「幾位公子年紀尚輕﹐能擔當如此重任嗎?」
  東關五在一旁說道﹕「幾位公子年紀雖輕﹐但可以派人去輔佐他們啊。杜原款、狐毛、呂怡甥等人德高望重﹐有他們前去輔佐﹐保證萬無一失。」
  杜原款等人是晉獻公所信任的正直大臣﹐也是驪姬覺得礙手礙腳的人物。晉獻公聽東關五這樣說﹐的確很放心﹐於是準奏了。這樣﹐驪姬通過「二五」實現了她一箭雙鵰的目的。她不僅把太子申生送到外地﹐連同重耳、夷吾和視為眼中釘的杜原款、狐毛等晉獻公信任的近臣也一併發落外地。至此﹐太子和幾名近臣與晉獻公的消息完全斷絕了。
  支派走太子和二位公子﹐使三人遠居晉國邊邑﹐彼此不能相顧。這樣驪姬奪嗣之計就邁出了第一步。接著﹐驪姬又開始策劃第二步﹐她要給奚齊、卓子找個強硬的靠山。挑來選去﹐她選中了荀息。這荀息智謀過人﹐當年曾獻假虞滅虢﹐以一璧一馬而滅虞虢二國﹐頗受晉獻公信任。因此﹐驪姬選中了荀息﹐她要把荀息拉過來﹐為己所用。
  一天﹐正巧奚齊也在晉獻公和驪姬面前﹐驪姬看著奚齊﹐對晉獻公說道﹕「大王﹐妾看奚齊已到拜師學習的年齡了。諸臣之中﹐學富五車的人雖然不少﹐但德才兼備、又能使大王與臣妾真正放心的﹐唯有荀息一人。臣妾想請荀息做奚齊的老師﹐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一聽此言﹐晉獻公十分高興地說﹕「夫人所言極是﹐與寡人的想法不謀而合﹐荀息確實是最可靠而又最為合適的人選。」
  於是﹐晉獻公下令以荀息為奚齊的老師。頻頻得手之後﹐驪姬又開始策劃關鍵的第三步﹕害死申生﹐謀奪太子之位。
  不久﹐傳來了晉國北部邊疆遭到北狄入侵的消息。驪姬聽到後﹐趕快找到「二五」商量如何借此機會除掉申生。「二五」雖然出了些主意﹐但驪姬都覺得不妥﹐最後還是美人的計謀高人一籌。驪姬說﹕「我看還是這樣最穩妥。你們倆人說服大王﹐派申生前去迎敵。他只有帶兵打仗的權力﹐而發兵權卻在你們手裡。你們給他派一些老弱殘兵去﹐車馬也挑些不好的給他。這樣﹐如果他戰敗被殺﹐那是最好不過的了。退一步說﹐他如果命大沒被打死﹐戰敗回來也是要治罪的。」
  「二五」一聽﹐連稱妙計﹐分頭遊說晉獻公去了。然而﹐由於北狄這次入侵規模不大﹐申生沒費什麼勁就把敵人趕跑了。驪姬聽說申生得勝而歸﹐又氣又惱﹐但也沒有辦法﹐只好從長計議了。深思熟慮之後﹐她又想出了一條毒計。
  這一天﹐驪姬對晉獻公說﹕「大王年事已高﹐身邊需要有人照料﹐而奚齊和卓子年歲還都小﹐一時還靠不上他們﹐大王何不召太子回來﹐我們母子也能有個依靠。」
  晉獻公覺得有理﹐便派人到曲沃去召申生。申生是個孝子﹐接到父親命令後立刻返京﹐先見父親。然後入宮拜見驪姬。驪姬設宴款待﹐請申生異日相陪﹐遊園觀花。申生雖覺欠妥﹐但不願有悖後母之意﹐只好違心答應。
  當天晚上﹐驪姬不卸裝﹐不更衣﹐坐在錦墩上直掉眼淚。晉獻公一見愛妃如此模樣﹐頓時睡意全消﹐連連催問。驪姬這才抽抽噎噎地說﹕「大王﹐您可要給我做主啊!我好意請太子飲酒﹐不料太子他卻酒後無禮﹐對我動手動腳﹐我奮力推她﹐他才悻悻作罷。他還說什麼大王年紀已老﹐你何必作我母親?昔年祖父年老﹐把我母親遣歸我父﹐今我父年老﹐你必有所遣﹐不歸我歸誰?說著說著又要動手拉我﹐我奮力掙紮﹐他才沒有得逞。… …嗚嗚… …他還邀我同遊花園。大王如若不信﹐請親去查看﹐自然就會明白的。」
  在晉獻公的百般安慰下﹐驪姬合上淚眼﹐坦然入睡了。可晉獻公卻氣得七竅生煙﹐一夜不曾合眼。次日天明﹐晉獻公自去花園樹林中的高臺上隱身。驪姬在衣著上並沒有怎麼刻意修飾。唯獨在頭髮上大做文章﹐悄悄在髮髻上抹了不少蜂蜜。
  當陽光已暖洋洋地照滿整個花園的時候﹐驪姬來到了那裡。一到園門﹐便見申生早已恭候在門前了。申生陪著驪姬從花圃前慢慢地向林苑移步。此時﹐盤旋在花蕊上的蜂蝶﹐聞到蜜香﹐紛紛離開盛開的鮮花﹐圍著驪姬飛舞。驪姬神色惶然﹐往申生的身邊靠了靠﹐側臉吩咐道﹕「太子﹐快替我趕走這些討厭的蜂蝶!」申生不敢怠慢﹐舉起寬大的衣袖﹐前後轟趕著。
  申生轟趕蜂蝶時﹐驪姬故意左右躲閃。晉獻公遠遠望見﹐真的以為太子要擁抱驪姬﹐做那茍且之事﹐頓時氣得七竅生煙﹐火冒三丈。回到後宮後﹐他立即就要下令處死申生。驪姬見狀﹐連忙跪下﹐婉言勸道﹕「太子是我請到宮中來的﹐要是為了此事殺了他﹐別人還以為是我害了他。何況宮中曖昧之事﹐難以說清﹐此事若是傳了出去﹐非但大王不光彩﹐臣妾也無臉做人﹐還是暫且饒了他吧。
  晉獻公覺得言之有理﹐只好忍下這口氣﹐但還是把申生趕回了曲沃。他心中恨死了這個不肖的兒子﹐派人暗中搜尋申生的罪狀﹐必欲置之於死地。此時申生還蒙在鼓裡﹐什麼事也不知道。回到曲沃﹐他正為不知因為何事惹怒父王而迷惑不解時﹐忽有使者傳來驪姬的口諭﹐說是夢見已故申生之母齊姜向她哭訴「缺衣少食」﹐讓太子趕快祭祀。於是﹐申生就在曲沃的宗廟裡祭祀﹐恭敬虔誠地祭祀了母親。事後﹐又按照當時的禮節﹐派專人把祭祀的酒肉送到京城一些﹐給親人們分享。
  申生的使者抵達京城時﹐適逢晉獻公出獵﹐六天之後才回來。驪姬向晉獻公稟報了太子申生祭祀齊姜的事﹐並說﹕「有胙肉美酒﹐以待大王。」此時﹐晉獻公由於旅途勞頓﹐又饑又渴﹐拿起一塊胙肉就要吃。驪姬連忙勸阻說﹕「從外面送來的東西﹐可要當心﹐別吃壞肚子。」
  晉獻公覺得夫人對自己真是關心﹐順手把手裡的胙肉扔給了獵狗。獵狗叼起胙肉﹐幾口吞進﹐眨眼間四腳朝天﹐口吐白沫死了。驪姬見狀慌了﹐聲色俱變﹕「這﹐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裡面有毒?」說著﹐舉起酒杯﹐將美酒倒在地上﹐但見美酒灑過的地方﹐地面即刻鼓起﹐竄出淡淡的藍煙。
  驪姬仍不相信﹐又拉過一個小內侍﹐喝令他再嘗酒肉。那小內侍已親眼目睹了方纔的一切﹐連忙跪地求饒。驪姬哪裡肯依﹐命令身邊衛士﹐強行灌酒塞肉。可憐那小內侍﹐酒肉才入口﹐便鼻孔出血﹐倒地死去。見此情景﹐驪姬一聲尖厲的吼叫﹐撲在地上就哭。邊哭邊說﹕「大王﹐太子怎麼竟下這樣的毒手!誰不知將來的王位是他的﹐可現在就等不及了﹐竟要把大王毒死。他也太狠心了。大王﹐您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們娘幾個可怎麼辦哪?」說著﹐伸手去搶酒肉﹐大叫﹕「奚齊、卓子﹐快來呀!咱們趁早死了算了。」
  晉獻公扯住驪姬﹐雙手攙起﹐連聲痛罵道﹕「這喪盡天良的畜牲!上次他對你無禮我就要治他死罪﹐你還替他求情。這回不許夫人多嘴﹐我一定要殺掉這個畜牲!」
  第二天﹐晉獻公怒氣沖沖地登上朝堂﹐以申生逆謀遍喻群臣﹕「申生下毒﹐謀逆君父﹐罪該處死!」群臣面面相覷﹐哪敢說一句話?於是﹐晉獻公派梁五、東關五率兵車二百乘﹐討伐曲沃。
  老國舅狐突聞訊﹐連忙派人前往曲沃送信。申生接到信﹐雖覺得冤枉﹐但他是個孝子﹐決心自殺以明心志。太傅杜原款勸他或鳴冤朝堂﹐或出奔他國避難。申生道﹕「君父離開夫人﹐覺睡不著﹐飯吃不香。我若鳴冤﹐君父護著夫人﹐未必加罪﹐反傷父心;我若出奔﹐人們便以為我不孝﹐我如果說出實情﹐昭彰父親的錯處﹐又被諸侯恥笑。如今我內困父母﹐外困諸侯﹐真是進退兩難啊﹐不如死了算了!」
  說罷﹐大哭一場﹐北向跪拜﹐自縊而死。梁五、東關五兵臨曲沃﹐申生已死半日。於是﹐他們便把太傅杜原款押回京城。晉獻公讓杜原款證實太子謀逆之罪。杜原款攘臂大呼﹕「說太子謀逆﹐真是天大的冤枉!杜原款所以不隨太子去死﹐就是為了表明太子的心志。胙肉美酒已存留六天﹐若是有毒﹐豈有日久不變的道理?」
  驪姬大叫道﹕「杜原款空為太傅﹐輔導無能﹐還不趕快殺了他!」
  杜原款不待武士撲過來﹐便以頭碰柱﹐腦漿迸裂而死。群臣見了﹐無不流淚。
  驪姬害死了申生﹐已經實現了奪嗣之計﹐可她並未就此罷手。不久﹐她又故伎重演﹐向晉獻公屢進讒言﹐迫使重耳、夷吾出奔他國。這樣﹐宮室中再也沒人能與奚齊爭位。於是﹐晉獻公立奚齊為太子﹐驪姬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奚齊被立為太子的這年秋天﹐晉獻公病倒了。眼見晉獻公病勢日甚一日﹐驪姬半跪在病榻前﹐哭泣著說﹕「主上遭逢骨肉之變﹐逐出公族而立奚齊。一旦駕崩﹐我是婦人﹐太子年幼﹐如果二公子挾外援求入﹐我母子依靠何人?」
  晉獻公顫抖著伸出青筋暴突的手﹐撫弄著驪姬的黑髮說﹕「夫人不必擔憂﹐太傅荀息忠貞﹐沒有私心﹐寡人已有安排。」
  不久﹐晉獻公去世﹐荀息擁立年僅十一歲的奚齊為君﹐使主喪事﹐百官都來哭靈。大夫裡克和丕鄭密約﹐派心腹衛士身著異服﹐混在雜役當中﹐趁奚齊弔孝的時候殺死了他。優施在旁拔劍相助﹐也被殺死。這樣一來﹐秩序大亂﹐葬禮再也進行不下去了。
  荀息聞訊﹐匆忙搶入靈堂﹐抱著奚齊尚有餘溫的身體大哭道﹕「臣受命托孤﹐理當不離太子左右﹐嚴加防範才是。如今太子遇刺﹐完全是臣的過失啊!」
  說罷﹐便欲以頭觸柱。驪姬見狀﹐紅腫著眼睛奔過來勸阻﹐說﹕「主上屍骨未寒﹐大人怎不讓他安寧?奚齊雖死﹐卓子尚在﹐仍是主上骨肉。望大人節哀順變﹐悉心輔佐卓子﹐以慰主上在天之靈。」
  荀息覺得有理﹐決定依令行事。葬禮結束後﹐荀息又擁立九歲的卓子為國君﹐居朝堂行事。不久﹐裡克再一次發動政變。他聚起傢甲﹐暗中聯絡丕鄭、雅遄等大夫﹐攻入朝堂﹐摔死卓子﹐劍殺荀息。東關五、梁五二人也死於混亂之中。
  驪姬絞盡腦汁坑人害人﹐到頭來卻是竹籃子打水﹐落得一場空﹐連年輕的生命也未能保全。眼見大勢已去﹐自家性命難保﹐驪姬終於狠下心來﹐投湖自殺了。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