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三國時代的整容、毀容和自殘事件

三國時代的整容、毀容和自殘事件

  俗話說的好﹐人活一張臉。不過﹐在情非得已的時候﹐人是可以不要「臉」的。比如諸葛亮有個叫徐庶的死黨﹐青春期的時候就特喜歡行俠仗義﹐他的一位朋友因與當地一家豪門惡霸結怨而被害得家破人亡﹐萬般無奈之際﹐只好請少俠徐庶為其報仇雪恨。徐庶接受了朋友的請求﹐但為了防止被人認出﹐他自己做了一個小小的整容手術﹐用白色堊泥塗抹面孔﹐隻身闖入惡霸家中﹐一劍刺死了為害一方的惡徒。徐庶正要離去﹐不幸被聞訊趕來的大批官差包圍。因寡不敵眾﹐失手被擒﹐還差點送掉了性命。
  當然在三國有過整容史的還遠不止徐庶。至少關羽也算一個。清代學者梁章巨《歸田瑣記》收錄這樣一個故事﹐講的就是關羽年輕的時候常替鄉親打抱不平﹐後聽說縣令強佔民女﹐一時氣不過﹐拔劍衝入縣署﹐把縣令和其舅爺全給殺了﹐然後亡命涿郡。途中在河邊洗臉的時候﹐發現臉變成了棗紅色﹐文學作品裡關公的重棗臉估計就是這麼來的。和徐庶不同的是﹐關羽這是被「整容」﹐只是三國時期水體污染竟然這麼嚴重﹐真是始料未及。
  不過﹐既然是整容﹐就是有風險的﹐即便是簡單的削骨或是隆胸﹐稍微有個閃失都有可能導致毀容。「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哪怕是堂堂七尺熱血男兒﹐倘若容貌受損﹐那也絕對是件抑憤的事情。例如﹐三國有個叫孫策的英雄﹐竟然就是死於毀容。我們先來瞭解一下孫策這個人﹐《三國誌》有記載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可以看出﹐孫策風流倜儻、開朗大度﹐說話又有幽默感﹐因此贏得了士人、百姓的擁戴﹐士民都願意為他拚命效忠。可這個孫策卻又心比天高﹐不甘心只是做一個大眾偶像﹐於是有了問鼎中原的想法。不過孫策的小心思被自己的部下吳郡太守許貢看穿了。於是許貢偷偷寫信給漢獻帝﹐說孫策勢力太大﹐不能留下﹐還建議漢獻帝將孫策召回京城去﹐然後想辦法弄死。只可惜﹐這封信沒有送到漢獻帝的手裡﹐而是被孫策的密探截獲﹐孫策於是下令將許貢處死。
  處死一個手下對於孫策來說也許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可是﹐有的時候越簡單的事情越容易出問題。把事態擴大化的當然不是許貢﹐因此他此刻已經成為了孫策的刀下鬼。但孫策忽略了﹐許貢家裡還有三千門客。其中有三位忠義的門客不忘故主﹐千方百計想要報復仇人﹐於是趁著孫策外出打獵的機會﹐在森林裡對他動起了刀子。孫策是個有武術底子的人﹐因此刀傷不是非常嚴重﹐至少不足以致命。醫生就對孫策說﹕「您的傷能治﹐不過要好好養著﹐一百天內不能有劇烈活動。」可不巧的是﹐許貢的門客給孫策動刀子的部位偏偏在臉上。也許﹐這些門客的初衷只是想把孫策整成許貢的模樣﹐以解相思之痛。可惜的是﹐這次整容失敗了﹐孫策毀容了。看著鏡子裡這張苦心「經營」了二十餘載的俊秀臉蛋須臾毀於一旦﹐孫策在情感上是在接受不了﹐於是對身邊的人咆哮道﹕「我的臉都成了這個樣子﹐都沒臉見人了﹐還能建功立業嗎?」然後「創皆崩裂﹐須臾而死。
  應該說﹐孫策死的挺冤的。至少﹐他應該先結交一下夏侯惇。這個夏侯惇﹐在戰場上被流矢擊中左目。夏侯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於是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居然把眼珠子塞到嘴裡一口吞下﹐然後挺槍縱馬再戰。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嘛﹐看來同樣慘遭毀容的夏侯惇給孫策很好地上了一課。
  不過﹐即便如此﹐這件事情還是給夏侯惇此後的生活留下了心理陰影。後來夏侯惇每每照鏡看到自己盲了左眼﹐都會十分憤恨﹐將鏡子推往地上﹐更不喜歡喊自己「盲夏侯」。看來﹐即使心理素質再高的人﹐看到同自己朝夕相處的臉遭到損壞﹐心裡多少是會有怨恨之氣的。
  可是﹐也同樣是在三國時代﹐卻有這樣一個人物﹐瘋狂地迷上了毀容。而且這人還是個女人﹐她的名字叫夏侯令女。關於她的事跡﹐《三國誌》和《資治通鑒》都有記載﹐事情經過是夏侯令女是曹爽堂弟曹文叔的妻子﹐文叔早死﹐而膝下並無兒女。父親夏侯文寧打算命她再嫁﹐令女寧死不從﹐先是剪斷了頭髮﹐後來乾脆用刀把自己的雙耳割下﹐表明不改嫁的決心。後曹爽被誅、曹門盡毀﹐夏侯令女的家人便上書朝廷同曹氏斷絕姻親關係﹐強迎她回到娘家﹐準備再把她改嫁。於是這個夏侯令女偷偷跑進寢室﹐用到把自己的鼻子硬生生地切下﹐一時間血流滿席。
  這個血腥的美女自殘事件當然是少兒不宜的。其實﹐三國還算是個開放的時代﹐並沒有後世那樣嚴酷的禮教壓制﹐就連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帝胄之家也不乏讓一些二婚女子進了家族的戶口薄(曹丕的妻子﹐也就是魏明帝曹睿母親甄氏是再嫁﹐劉備娶的皇后吳氏是寡婦﹐孫權有個老婆也是寡婦)。因此﹐夏侯令女的家人對她的行為十分不解﹐問道﹕「人生在世﹐好比輕塵棲於弱草﹐你何苦如此自殘!且夫家早已夷滅殆盡﹐守節又為得了誰?」夏侯令女答道﹕「我聽說﹐仁者不因對方的盛衰而改節、義者不因對方的存亡而變心﹐曹氏以前盛時﹐我尚且要盡終﹐而今天衰亡了﹐我更不忍拋棄!這樣的禽獸行為﹐我怎能去做?」後來﹐就連一向心狠手辣的司馬懿聽說了這件事情﹐也頓起敬意﹐叫她去領養兒子﹐作曹家的後人。
  不拋棄﹐不放棄﹐活下來﹐就是有意義。看來﹐面對毀容和人生挫折﹐夏侯令女要比大英雄孫策要有勇氣的多。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