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宋朝時期暴發戶不惜千金包養女藝人

宋朝時期暴發戶不惜千金包養女藝人

  皇家有資本大搞派頭﹐逢年過節喜慶祝壽都熱衷於請樂隊、戲班子熱鬧一番。皇家表演樂隊中﹐全是年方二八的美眉﹐她們經過時﹐必引起轟動。年輕男子莫名興奮地吹起口哨﹐爭先獻花獻水果﹐端著酒杯頻頻放電眼。市民追星一點不亞於現代﹐場面異常瘋狂。
  從東京、臨安兩大城市的「御前應制」看﹐皇家召集最多的就是女藝人。那些熱鬧非常的活動如小唱、嘌唱、叫果子(以上是宋代流行的歌唱藝術)、雜劇、傀儡表演等都由女藝人領銜擔綱。
  這些女藝人可不是金玉其外只會撒嬌發嗲的花瓶﹐她們個個有真本事﹐演奏樂器、舞槍弄棍、填詞作賦﹐無一不精﹐還能當眾表演騎驢擊球、下棋、演說歷史、打鼓擊樂、射擊、雜劇、作詞開賦﹐是名副其實的百樣技藝集於一身的表演家。《四朝聞見錄》有記載說慈聖太后未進宮時﹐經常玩一種擲錢遊戲﹐她擲出的銅錢可在地面上旋轉多時而側立不倒。這件事傳進宮中後﹐她被特招入宮。從此以後﹐才藝就成了皇家選秀響噹噹的硬標準。
  一名才藝俱佳的女藝人身價是官券千緡。如果她僅僅擅長唱歌也不遜色﹐一天輕輕鬆鬆可拿到數百券工資﹐而且豪門爭延致之﹐日擲與金釵。官員在這方面的消費從不吝嗇﹐一出手賞錢數萬。反正打著考察學習的旗號﹐公家埋單﹐不大方才是很傻很天真。那些暴發戶花起錢來更是囂張。他們喜歡附庸風雅﹐喜歡那些年輕漂亮的女藝人帶來的各種新奇體驗。這些人僱人打理生意﹐自己每天揣著錢﹐到處捧角兒﹐把女藝人的身價越抬越高。那個時候﹐沒有顯赫地位和社會關係的小戶人家﹐全視女孩兒為掌上明珠。生下男孩﹐哭天抹淚兒感歎命苦。若生下丫頭﹐全家歡天喜地﹐真是「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這句詩的寫實。父母只盼女孩快快長大﹐選擇合適的技藝讓她拜師學藝﹐然後待價而沽﹐期待有朝一日麻雀變鳳凰﹐全家沾光。
  宋元時期的戲曲《宦門子弟錯立身》刻畫了一位官二代的追星情形。這位叫完顏壽馬的發燒友對散樂女伎王金榜十分崇拜﹐愛到不能自控。王金榜也確有偶像范兒﹐她「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神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鵲飛頂上﹐猶如仙子下瑤池﹔兔走身邊﹐不若姮娥離月殿」。完顏壽馬甚至捨得拋家捨業﹐與王金榜一起去「沖州撞府﹐求衣覓食」﹐並發誓「不圖身富貴﹐不去苦攻書﹐但只教兩眉舒」。這種瘋狂是當時許多空虛的年輕男子共有的狀態。心靈手巧、多才多藝、年少靚麗的女藝人引著他們的心靈走向﹐撫慰著他們莫名的憂鬱與惆悵﹐成為無數人的夢中情人。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