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1942年河南大饑荒災民往西逃原因

1942年河南大饑荒災民往西逃原因

  1942年春,河南餓殍遍野。豫中、豫南、豫東數百萬的災民開始向洛陽聚集,從此300萬河南人開始了漫漫「闖西關」之路。向西,向西,這是一場沒有目的地的逃命遷徙。河南省檔案館向本報記者展示的一份檔案顯示,逃荒方向大致有四個:大多數經洛陽,沿隴海線向西進入陝西;少部分南下逃亡湖北;還有一部分,北上進入抗日邊區;還有極少數向東進入日占區。
  河南人當時為何選擇向西逃?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徐有禮表示,1942年大災荒,河南人主要逃亡陝西,因為往西可以往四川、甘肅,遠離戰區,有廣闊的大後方。當時在南邊,日本人佔領了武漢;在東邊,黃河以東都被日軍佔領。日軍佔領的都是交通比較發達的地區,豫西、豫南都是山區,豫東的經濟要比豫西發達得多。
  在這種情況下,災民可以說別無選擇,唯有一路向西。不過,逃亡陝西的主要是豫中和豫西的難民,豫北的難民則向山西逃。豫北難民順著隴海鐵路往西逃的很少,因為要過黃河才能往西走,日本當時封鎖黃河渡口,黃河鐵橋也炸掉了,逃荒也要通過日本佔領的黃河渡口。
  還有一個因素,歷史上慣常的逃荒路線也是向西逃,有這種西逃的習慣。三門峽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石耘一直在研究1942河南大災荒。他說,當時豫東地區是日寇佔領區,西邊是國統區,西邊陝西、山西沒有遭遇旱災。蝗蟲在比較寒冷的地方,或雨水比較多的地方不適合生長。加上蝗蟲總是成群結隊地啃噬莊稼,豫西的一些山區,隱蔽性強,可能還有一些糧食倖存下來。在難民心中,向西,或許還有一條活路。
  徐有禮和石耘都認為,當時難民乘火車逃難的是極少數,多數人是徒步。石耘說:「隴海線鄭州以東已被佔領,能通車的是洛陽以西。坐火車逃難的,充其量最多佔總人數的1/3。當時火車數量很有限,運載效率很低,大部分是運貨的,難民都是坐在貨上面。當時火車時速估計只有30公里,從洛陽到三門峽走走停停估計要兩天。家境好一點的,才有可能坐上火車,多數人是徒步。」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