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光棍節的由來

光棍節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11月11日「光棍節」,又叫「單身節」。早期“光棍”最初並非指單身而是流氓地痞。「光棍」一詞在中國最先出現於元朝。元朝蕭德祥的雜劇《殺狗勸夫》「楔子」裡寫道:「卻信著這兩個光棍,搬壞了俺一家兒也。」這裡的「光棍」就是流氓、地痞、無賴、人渣、爛仔的意思。
  明末凌蒙初的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卷27:「元來臨安的光棍,欺王公遠方人。」。
  清朝吳敬梓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第46回:「恐怕是外方的甚麼光棍,打著太尊的旗號,到處來騙人的錢。」也是這個意思。
  只是到了明朝以後,“光棍”才指沒有老婆的單身成年男人。明朝馮惟敏的雜劇《僧尼共犯》第一折:「哄俺弟子都做光棍,一世沒個老婆。」 清朝洪楝園的雜劇《後南柯·招駙》:「妹妹已有人家,阿兄猶然光棍,豈不愧煞人也。」就是這個意思了。
  此外在一些方言裡,「光棍」還有聰明人、好漢、識趣者的意思,如「光棍不吃眼前虧」的說法。
  更有意思的是,在雲南的西雙版納,有種樹也叫「光棍樹」。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