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顓頊與共工之戰

顓頊與共工之戰

  相傳帝顓頊時期(約公元前25世紀),顓頊部落聯盟與共工部落聯盟在中原地區(今河南北部)的作戰。
  原始社會晚期,相傳黃帝之孫顓頊號高陽氏,繼黃帝為該部落聯盟首領。他生於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陽東南),正處黃河(約當今衛河)東岸附近。炎帝的後裔共工,已成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聯盟的首領,居九有(即九州)黃河中游河西地區(約在今河南輝縣境),在顓頊部落聯盟的上流。當時,黃河經常氾濫成災,禍及百姓。共工率領部落聯盟修築西岸河堤,防止水患。大水沖毀東岸河堤,殃及下流顓頊部落聯盟。兩部落聯盟發生衝突,在中原地區展開大戰。顓頊終於擊敗共工。

TOP

《淮南子》記載:「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最後共工戰敗,被放逐於幽州的龔城(共城)。
《尚書·舜典》說:「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括地誌》亦說:「故龔城在檀州燕樂縣界,故老傳雲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

《淮南子·本經篇》中記載,帝舜之時,先前死去的共工再度出現,「振滔洪水,以薄空桑」,給原始初民帶來了一場大災難。
負責治水的部落首領禹為了消除水害的根源,率領黃帝系的部落成員與共工展開了一場激戰,
《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提到「有禹攻共工國山」,很可能就與這場大戰有關。
《荀子·成相篇》中說:「禹有功,抑下鴻,為民除害逐共工」,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共工發動洪水與禹逐共工的神話傳說。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