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國事論談] 《星期專訪》考試院長關中︰績效不彰 退撫基金應法人化

《星期專訪》考試院長關中︰績效不彰 退撫基金應法人化

《星期專訪》考試院長關中︰績效不彰 退撫基金應法人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feb/25/today-p1.htm

(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鄒景雯/專訪

年金改革將成為立法院本會期重要法案,主導推動這次退撫制度改革的考試院長關中受訪指出,四月份退休大法送立法院修正後,今年下半年將立即就公務員的職等與俸表進行檢討,否則會發生扞格。針對退撫基金近年經營績效不彰,他認為應該走向法人化,或由其他單位接管,不該屬於考試院。

做好節流 就可達止血目標

問:年金改革方案是近年來非常重要的制度變革計畫,考試院就公務員退休年金的規劃是如何考慮的?

關中:改革需要整體配套。這次的退休變革,牽涉四個因素,一是提撥率,二是所得替代率,三是投資報酬率,四是退休金起至的年齡,就這四者排列組合,哪一項做得多一些,其他項就不一定要一樣多。我們的目標有兩個,先求基金止血,不要發生所謂一○八年就破產的情況,第二基金要能健全發展,穩定運作下去。於是,我們把重點放在兩個上面,一是延退,二是降低所得替代率。這兩個都是節流的做法,另外兩個,即提高投資報酬率與增加提撥率,則是開源作法,但可以期待卻不可以依賴,因為變動的因素太大。節流的辦法透過修法,一刀下去,就可以確定。

所以我們認為,節流做好就可以達到止血與穩健運作的目標;開源則做為邊際性的附帶效應,沒有,也不會影響基礎。我們算過,投資報酬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可以抵銷提撥率五個百分點,這兩者有連帶關係。由於把四個因素拆成兩部分,一個是主要的,一個是次要的,因此節流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退休待遇太好 才想早退休

我很早就堅持九○制一定要做,有些公務員不諒解,但是多做幾年不要這麼早退,有這麼嚴重嗎?工作時間長,拿的薪水更多啊!何況現在人浮於事,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呢!為什麼要退休呢?講白了,就是退休待遇太好了嘛!

民國八十年代,公務員每年退休的才兩、三千人,九○年代開始,三、四千人,五、六千人,到九九年,超過九千人,一百年超過一萬人,預計一○四到一○六年左右,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將達退休人數的最高點,可能會到二、三萬人,如果不阻止早退,這麼多人同時在這麼短時間內退休,基金是會垮掉的。我們算過,光是延退一項,就可以減少基金三分之一的開支。

問:但改革一向困難,比革命還難,不少學界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包括縮短九○制的過渡期,費率一次到位等,反之,不少公務員則提到信賴保護原則,您如何回應?

關:改革確實不易,文官的改革尤其難,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其本質是比較封閉的,他們屬於單一雇主就是政府,其工作是壟斷性的,而且有公權力在手中。除了法律的規定,他們有許多潛規則自行運作,各國的情況皆是如此。但另一個角度,公務體系也是社會相當重要的穩定力量。所以許多國家對這一塊不敢輕易觸碰,擔心稍有不慎,引發的問題會更多。

信賴保護原則 非牢不可破

外界的各種異見,我一點也不意外。改革一定會遇到兩種力量的擠壓,一個是既得利益者的反彈,另一個則是廣義的人民,會認為為什麼不多改一點?為什麼不徹底、不一次到位?這中間主要涉及到信賴保護原則的問題。我們曾經很慎重研究這個問題,民國九十年大法官五二五號解釋,信賴保護原則並非牢不可破,改變的前提就是「情事變遷」,從國家的財政情況、少子化、老年化和國際經濟的快速變化來看,都可以說產生了退休制度設計時難以預料的變遷。不過,必須給予合理的補救措施,或給予過渡安排。因此我們這次訂定過渡期間,就是要符合大法官會議這個解釋,否則就會違背信賴保護原則。

費率一次到位 不可能實現

同時,要讓公務體系適應變化,也必須給他一個緩解的過程,突然一下子,他會受不了,慢慢地改,比較容易接受。我們從七五制改八五制也是十年,九○制不過延長五年,加起來十五年,這樣公務員雖不滿意是可以接受的。南韓從七五制改為八五制花了二十年,美國將退休年齡由六十歲延到六十二歲就花了十年,所以公務體系的「韌性」是超強的,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至於費率一次到位,這是太理想而不可能實現的想法,按照精算,公務員達到收支平衡的提撥率是四十二.六五%,這可能嗎?現在是十二到十五%,將來修法上限也是十八%,提高費率,對個人與政府都產生負擔。我在所得替代率已經給你砍這麼多了,延退也接受了,如果再在提撥率上增加其負擔,會雪上加霜。這就是我前面強調的,如果前兩項可以達成政策目標,後兩項就可以不強求。但將來實施一段時間後,如果情況沒有預期的好,提高提撥率就不失為一個補救方法。

同時,根據一○二年的精算,這次改革方案可使公務人員提撥率由九十九年的四十二.六五%,可以一下子降到二十三.七%,這代表將來提撥率還會下降到十%以下。第三,如果投資報酬率將來可以增加一到兩個百分點,退撫基金相對會更加穩固。

問:節流的大方向是對的,但基於內涵的更精緻化,也就是公平問題,您對公務人員俸表應當同步修正的看法如何?

關:朱武獻前部長做過銓敘部長,他很了解,他講的是事實。公務人員有俸給法,規定公務員由第一職等到十四職等,一到五是委任,六到九是薦任,十到十四是簡任。公務員俸表定出了每個職等的「本俸」和「年功俸」,其中最特殊的設計是五職等年功俸可以到十,就五功十,九職等有九功七,十二職等到十二功四,當初為什麼這樣設計,因為五職等是委任的最高職等,過去基層公務員多半在委任的比較多,升到五職等後若通不過升等考試,薦任就升不上去,無法升等怎麼辦,於是就每年給他晉級加薪,所以在這個職務可以升年功俸十年。七十九年修正現行俸表是希望公務員久任,結果就造成這些職等的退休金特別高。現在外界舉例都是拿五功十、九功七做比喻。整個公務員退休平均是七到八職等最多。委任的居然可以拿這麼多退休金,就是年功俸太長造成,所以有人講退休金太多,他們佔最大一部分,這也是事實。

職等與俸表 下半年將修正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把計算退休金的基準改變,不是最後在職的最高薪俸,而是最後十五年的平均薪俸,這具有相對取代年功俸的意義在其中,你十年在同個職務上,我拉長為十五年的平均,無法完全,但可以大部分取代。

我同意職等與俸表都是要修正的問題,這波年金改革完成後,緊接著會做這件事。因為現在的俸表與現在修正的退休制度是不能配合的。

問:有沒有確切時間表?不能同步進行嗎?

關:我們現在光趕在四月份把幾個退休大法送立法院,就已經很緊湊了;我想,今年下半年可以做這件事,以跟上腳步,否則會發生扞格,會有問題。

問:開源這部分,基金收益問題是基金不足的極關鍵原因,不宜忽視,參考各國經驗,台灣有沒有足供借鏡的具體改善之道?

關:我當銓敘部長時,基金成立,現在當考試院長,要把基金大幅改革,是躬逢其盛。當年我們成立基金時很風光,許多國際投資公司都表示興趣,希望搶奪這塊大餅,當時的投資報酬率估計在六%,相當的好,但是後來遇到了許多國際性的金融衝擊,起起伏伏,去年我們的收益是六%還好,但前幾年有負二十二%,補也補不回來。我們沒有像香港的John’s Fund或是美國加州的Calpas等退休基金的經營績效。此外,世界最有名的退休基金是挪威,它是主權基金,多數國家的主權基金通常是戰略性考慮,拿來做退休基金,挪威是唯一的。挪威的基金高達六千六百多億美元,去年十一月單月份的收益就達二百九十多億美元,挪威沒有多少人口,累積出世界最龐大的基金,其專業性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退休基金操盤 不該屬試院

我們的退撫基金沒有很高經營績效,與先天限制有關,首先成立之初就被立法院限制不得經營不動產,也不能參與基礎建設,以免與民爭利。第二是組織結構被要求要以行政機關設立,這種高度專業的業務交由行政機關,是不通的。而且政府行政人員做基金,有功無賞,打破要賠,因此非常保守,該賺的錢不敢賺,要賠錢時跑得比誰都慢,怎麼做得好?第三,我一點本位主義都沒有,這基金不該屬於考試院,這裡是文官制度的機構,基金應由政府財主單位去做。最好是成立一個行政法人,由國家成立一個退休基金統籌處理,都比留在考試院好。

在這個目標未達成前,我希望得到立法院授權,或這次修法的機會,可以增加我們投資的標的;同時為了提升委託績效,我們要強化停損與退場機制,現在很多委託的案件績效不好,必須檢討。第三,我們希望專業人才的引用可以多彈性,提高專業加給,設置績效獎金,以增加誘因。但中長期還是要組織改造,走向法人化,或由政府其他機關來接管,只要對基金有幫助,績效能夠好,我都樂觀其成。
---------------------------------------------------------------------------
連公務員的老大都說公務員的退休制度太好,還不該改嗎?公務人員是有本俸跟功俸,他們是每年都加薪的,沒加到本俸最少還有加到功俸,公務員自肥的福利太多讓人民大多搞不清楚.
台灣人要團結 團結真有力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