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壓力山大很憂鬱 社會支持降風險

壓力山大很憂鬱 社會支持降風險

壓力山大很憂鬱 社會支持降風險

研究指出,引發憂鬱症的原因有許多種,可能與壓力、環境、遺傳有關,儘管如此,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對於具有憂鬱症高遺傳風險的人來說,獲得支持、保有社會連結,就可以有效降低遺傳性憂鬱風險。

該研究由密西根大學團隊進行,使用一種稱為多基因風險評分的遺傳風險測量標準。同時使用兩項長期研究數據,其中一項是實習醫師(畢業後第一年住院醫師)的健康研究,共有一○一一名實習醫師,近一半是女性。另一項研究對象包括四三五名最近喪偶的高齡者,其中七十一%是女性。研究結果顯示,實習醫師族群在壓力很大的培訓中,憂鬱症狀急劇增加了一二六%;而高齡者喪偶後,其憂鬱症狀比喪偶前的分數增加了三十四%,進一步探討發現,多基因風險得分最高且也失去社會支持的實習醫師,在壓力實習後期的憂鬱症狀測量中得分最高,可能原因包括在遠離親友的工作環境、長時間和不規律的工作時間。然而,那些獲得社會支持但也具有相同高水平遺傳風險的人,其憂鬱症狀卻要低得多。而具有高遺傳風險的喪偶者在獲得社會支持(朋友和家人伸出援手或願意傾聽)後,與一般高遺傳風險喪偶者相比,憂鬱症狀增加狀況也減少許多。

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說明,「多基因風險評分」指的是對眾多基因變異作一綜合評估,顯示一個人罹患某疾病的風險。但疾病的發生不完全肇因於基因,環境(包含飲食、生活環境、壓力…)也有影響。他表示,曾有一項英國三十萬個案生物資料庫做的憂鬱症風險研究,發現高基因風險的人罹患憂鬱症風險只比低基因風險高二成,然而高基因風險若加上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缺乏運動、過度飲酒…等等),罹患的風險就提高至二○○%。因此,如能維持健康生活方式、減少壓力、增加社會支持,即使基因風險高,憂鬱症的發生風險也能大幅減少。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