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8成肝癌 為B、C肝炎引起

8成肝癌 為B、C肝炎引起

8成肝癌 為B、C肝炎引起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大部分肝病的發生,並沒有明顯症狀,民眾發現時通常都為時已晚,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然而,約有八成肝癌是由B、C型肝炎所引起的,因為毫無症狀,B、C肝帶原者約有一半的人並不自知;呼籲B、C型肝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建議年滿四十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相關研究顯示,在臺灣目前三十四歲以上民眾之B型肝炎帶原率為十至十五%,因此仍有超過一七○萬B型肝炎感染者;另C型肝炎方面,民眾之C型肝炎病毒陽性率約為一•八%,估計約有四○•五萬人為C型肝炎帶原者。

肝癌有二成為非B、C型肝炎所引起,脂肪性肝炎是肝癌的致病因子之一,當肝臟內的脂肪占肝臟總重五%以上,即稱為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種健康警訊,雖無立即性的危害,若長期未改善或不治療,即有可能演變成慢性肝炎,進而發展成肝纖維化,最終導致肝硬化及肝癌。

常見脂肪肝原因,可歸納為慢性病控制不良與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良、過度飲酒、喜好喝含糖飲料或吃精緻食品等,再加上缺乏運動及熬夜。

肝癌的發生與台灣B肝、C肝盛行率高有關,肝癌發生原因之比重隨年代不斷變化,早期約有八至九成是B型肝炎、一至兩成是C型肝炎所致,台灣自一九八四年開始為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積極倡導篩檢與追蹤以來,以及近年B肝、C肝藥物的突破與給付,讓肝癌整體發生率緩慢下滑,然而接下來要特別關注脂肪肝的發展。

所謂慢性肝病三部曲,起因為B肝、C肝帶原或脂肪肝,導致肝臟發炎一肝硬化一肝癌,如果肝臟持續或覆發炎,纖維化就會開始累積,發生初期纖維化較少時,還有機會逆轉;然而,若放任肝炎不治療,肝臟內累積愈來愈多的纖維就會演變成肝硬化,不但難以恢復正常,且發生肝癌的機率將大幅提高。

定期追蹤的目的是就是希望早期發現肝癌。如果已經肝硬化,必須每三個月抽血檢查甲型胎兒蛋白與肝細胞發炎指數AST與ALT,並做腹部超音波;若尚未肝硬化、但有慢性發炎者,則是約每六個月追蹤一次健康帶原者,則是至少一年檢查一次。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