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濕度、PM2.5均影響心血管

濕度、PM2.5均影響心血管

濕度、PM2.5均影響心血管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台大今天發表研究結果指出,除了溫度,事實上,濕度及細懸浮微粒(PM2.5)也會造成心血管風險,應注意。

氣候環境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與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研究員曹崇銘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濕度、PM二•二空污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效益進行相關研究,結果登上國際期刊「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曹崇銘簡報指出,這次共召募台北市八十六名上班族進行實驗、平均年齡約四十三歲,研究發現,季節效應顯示冬季增加心血管負擔,且環境濕度高時,汗水蒸發較慢、體溫升高,導致血管舒張、血壓降低、心率增加,濕熱環境會讓人感到虛弱。

此外,曹崇銘表示,研究也發現PM二•五空污同樣顯著影響血壓,當PM二•五每增加一微克/立方公尺,手臂舒張壓會增加○•三六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會增加○•四五mmHg,因此,PM二•五空污可能會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併發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攝氏十八度定義為安全且均衡的最低室內溫度。蘇大成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建議夏天應將室內溫度控制在廿三度至廿七、廿八度間,冬天則建議不要低於十八度,也可適時開冷暖氣、空氣清淨機等,有助於打造健康生活環境。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