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作息順應晝夜規律 益健康

作息順應晝夜規律 益健康

作息順應晝夜規律 益健康

根據國外一項研究顯示,人體生理反應節奏跟晝夜交替時間大致相同,倘若這個節奏被破壞的話,人體免疫系統抗病能力就可能受影響而往下降,為了避免抗病能力受影響,每天生活作息能不能規律就變得很重要。然而,現代人經常熬夜晚睡或日夜生活顛倒,雖然短時間往往看不出對身體有影響,但是經年累月下來對身體影響就變得相當大。

執業中醫師張盈瀅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人體常受自然環境所影響,所以起臥休息必須配合外界陰陽消長變化,這樣才對健康有益處,像是平旦之時陽氣從陰始生,日中之時則陽氣最盛,黃昏之時則陽氣漸虛而陰氣漸長,深夜之時則陰氣最盛。所謂平旦是指天亮的時候,古人根據天色,把夜半以後分為雞鳴、昧旦、平旦等三個階段。

簡單來說,中醫認為,日主動,主生長;夜主靜,主收藏,自然萬物常在白天繁茂興盛,到了夜間開始休養生息,人體也不例外,因此,民眾應在平旦後起床,然後在白晝陽氣逐漸興盛之時從事活動,到了夜晚陽氣衰微之時就要安臥休息,這樣的作息方式,就是古人所說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作息規律有助於讓身體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一方面修補損傷、儲備能量,另一方面提高人體適應力,同時讓抗病能力維持在正常狀態,如此就可望降低發生疾病的機會,對身體健康來說也會有很大幫助,因此,養生保健也可以從順應晝夜交替的規律開始做起,日出作日落息,讓生活作息規律化。

古人認為,定息失時容易傷,意思說如果經常作息不定時的話,身體就會受到損傷,主要是因為生活規律破壞、起居失常混亂,人們可能會精神紊亂,進而促使臟腑功能失調,身體組織器官都可能相對容易產生疾病,特別是年老體弱的人,若是作息不規律對身體損害更明顯。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