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防治骨質疏鬆 預防勝於治療

防治骨質疏鬆 預防勝於治療

防治骨質疏鬆 預防勝於治療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及國民平均壽命逐年增加,因使骨質疏鬆症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根據三總骨科部的資料顯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骨頭代謝性疾病,同時也是中老年人的健康殺手,針對骨質疏鬆的防治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勝於治療。

想要防治骨質疏鬆症,建議民眾在年輕時就應儲存最高的骨骼質與量,最基本的就是要攝取足夠的鈣質,鈣質是人體骨頭最主要的成份,建議可以從小就可加強高鈣飲食的攝取,如牛奶、起司、優格等乳製品,根據衛生署建議國人衛生署建議每人每天鈣質的攝取量為1000毫克,而停經後的婦女需增加至每日1500mg的鈣質量。

另外要攝取適當的維他命D,維他命D對於鈣質的吸收以及骨骼的修補都具有增強的作用,人體可以經由兩個途徑獲得維他命D,一種是透過食物來取得維他命D,另一種則是由身體經由陽光照射間接生成。

適度的運動則有助於可增加骨骼肌肉系統的強度,對骨骼健康最有益的運動是負重運動,如:步行、慢跑、爬樓梯、網球和跳舞等運動來促進骨骼系統的強化,減少骨折發生的機率。

建議民眾在平時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及保持正常的飲食起居作息,避免過量煙酒與熬夜及太鹹的食物。

同時也要重視居家安全,避免跌倒,因為老年人或是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者要重視居家安全,改善居家環境以避免跌倒等意外發生,如在浴室加裝止滑墊、保持地面乾爽、走道不放置雜物以及改善陰暗的光線,若是本身有相關內分泌疾病的民眾則要進行治療。

通常骨頭的骨質密度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約在35歲左右達到最高峰,但之後骨質則隨著年紀逐漸開始流失,當骨骼的密度嚴重流失致使骨頭呈現疏鬆、脆弱而導致骨質疏鬆症,此結果會提升骨折的風險性。世界衛生組織對骨質疏鬆症定義為骨量減少及骨密度降低而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將導致骨骼脆弱,並使骨折的危險性明顯增高。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