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癌篩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率

癌篩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率

癌篩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率

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容易讓人忽略,等到身體發生警訊可能為時已晚,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阻斷已經發生變異的細胞發展為癌症,以提升自身存活率。國民健康署表示,在繁忙的生活中,民眾更應多分配一點時間,關心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只要定期參加篩檢,早期發現癌症,並配合後續追蹤、治療,就可以延長生命、重拾日常生活。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趨緩,醫療院所癌症篩檢量能已回歸常態,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資料顯示,一○九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十二萬一九七九人,一一二年至四月底篩檢量為一七九萬三七五六人次,相較一一一年同期篩檢量已增加六萬六一六五篩檢人次(三•八三%),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五項具實證癌症篩檢(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

主要五種癌症篩檢與國人死亡率的實證資料顯示,每三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七○%子宮頸癌死亡率;每二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四十一%乳癌死亡率;每二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三十五%大腸癌死亡率;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定期每二年一次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二十六%口腔癌死亡風險;國際研究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可降低重度吸菸者二十%肺癌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署鼓勵民眾及家人應積極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維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依據國民健康署一○五年至一○九年五項癌症五年期別相對存活率,口腔癌第○期、第一期五年存活率有七至八成以上,子宮頸癌、女性乳癌、肺癌、大腸癌第○期、第一期五年存活率皆超過九成,尤其女性乳癌第○期、第一期及肺癌第○期,五年存活率高達百分之百,顯示及早確診、治療的重要性。

預防癌症最重要的就是依照國際實證建議,透過各項檢查早期發現癌症病灶。國民健康署為促進國人的健康,已依據世界最新的篩檢實證,針對罹患癌症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的「五癌篩檢」,只要符合以下資格就能免費篩檢。一、子宮頸癌篩檢:三十歲以上婦女,每三年應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二、乳癌篩檢:四十五至六十九歲婦女、四十至四十四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二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三、大腸癌篩檢:五十至七十四歲民眾,每二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四、口腔癌篩檢:三十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十八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二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五、肺癌:一、具肺癌家族史:五十至七十四歲男性或四十五至七十四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二、重度吸菸史:五十至七十四歲吸菸史達三十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十五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二年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國健署呼籲符合資格民眾踴躍受檢,若收到異常結果切勿驚慌失措,仍需進一步就醫診斷。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