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章魚壺心肌症 常見胸痛喘頭暈

章魚壺心肌症 常見胸痛喘頭暈

章魚壺心肌症 常見胸痛喘頭暈

章魚壺心肌症又稱壓力性心肌症,主要是由生理或心理壓力引起短暫性心肌病變。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簡韶甫表示,過去認為章魚壺心肌症預後良好,但最近研究顯示,約有百分之五病人因合併心因性休克而死亡。此外,章魚壺心肌症是由日本醫師提出,因其心臟收縮表現,類似抓章魚使用的章魚壺而得名。

臨床表現最常見症狀為胸痛,占了百分之七十五,其次為喘,占了百分之五十,再其次是頭暈,占了百分之二十五,也可能會有全身無力或昏倒等症狀。簡醫師指出,這種病臨床表現和心肌梗塞很難區分,突發性胸痛伴隨心電圖和心臟酵素變化,甚至不少病患做完心導管檢查,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後才診斷出來。

簡韶甫指出,可由最近是否新發生生理或心理壓力來找尋蛛絲馬跡,像是腦中風、肺炎、消化道出血、癌症、骨折、手術、失去至親、離婚,甚至有報導大地震之後章魚壺心肌症病人數量會明顯上升。另外,這種病好發於停經後婦女,平均年齡為六十五至七十歲,抽菸、酗酒、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焦慮及憂鬱也是好發危險因子,年輕人罹患章魚壺心肌症也是女性多於男性。

門診中,十九歲楊小弟因嚴重車禍合併腦出血、胸骨骨折和氣胸住院治療,住院過程中心電圖呈現T波倒置和心臟酵素節節升高等疑似心肌梗塞,令人懷疑心肌梗塞發生年齡下降到十九歲?不過後續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室表現出章魚壺心肌症收縮模式,因此被診斷為章魚壺心肌症。

簡韶甫醫師指出,治療章魚壺心肌症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治療持續到左心室恢復功能為止,大部分症狀發生三周內左心室收縮功能逐漸恢復。倘若症狀輕微,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但若產生心臟衰竭症狀及左心室功能顯著下降,建議及早介入治療比較好。整體而言,章魚壺心肌症預後良好,百分之九十五病患幾周內可能完全恢復,每年復發率為百分之一點五。由情緒壓力引起的章魚壺心肌症預後較佳,因生理壓力及內科疾病引起的章魚壺心肌症預後比較差。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