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疫情下心慌慌 3要助安定思緒

疫情下心慌慌 3要助安定思緒

疫情下心慌慌 3要助安定思緒

COVID-19疫情自二○一九年底爆發,民眾擔心疫情整日惶惶不安,最近又出現Omicron病毒,更是令人憂心重重、坐立難安。北市衛生局表示,根據北市社區心理諮商門診統計,從一○九至一一○年九月,民眾就診議題當中,憂鬱及焦慮居首位,占總數百分之二十二點六,而且安心服務諮詢專線五至六月因疫情進入三級警戒,竟造成電話諮詢量高峰,呼籲透過三要幫助心安神定。

COVID-19疫情改變人的行為,外在部分包括人與人之互動方式、生活與消費型態、關係與親密感,內在部分則導致缺乏安全感及失落情緒,可能因為疫情期間喪失自由、失去工作及被迫取消重要活動而感到失落,也可能因為不幸罹病或親友離世而感到情緒低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主任吳孟璋指出,疫情變得如何恐怕沒人知道,未來的不確定,變成唯一確定的事,我們能做的,只有把握當下的每一刻,盡力完成自己能做的,並將它做好,建議試著從三要幫助自己安定心神。

吳孟璋指出,第一,要接納善待自己,面對不安與失落時,我們會體驗到許多情緒,可能是害怕的、擔憂的、懷疑的、悲傷的、不安的,不批判自己、不評價自己,允許自己去感受它,經驗它,如實接納正視自己的各種情緒,才能穩定自我形成穿越不安的力量。

第二,要充實正向能力,一旦我們專注於當下,全心投入平凡的家庭事務,你會發現從洗衣、拖地、這樣的日常瑣事,多少有著意想不到的幫助。另外,試著從改變中找到獲得,如更加珍惜親友間感情及學會使用更多電子產品,或為自己安排活動,比如旅行、運動、聽音樂,這些都能成為穩定我們心理的正向能量。

第三,要增加社交連結,透過人際交往讓我們有機會與他人的生命交流,讓自己看到不同的觀點及更多的可能,讓更多親朋好友來陪伴支持我們面對不安與失落,也可以向專業的心理支持中繼站,比如社區心理諮商門診尋求協助,讓我們在回復的路上走得更有力量。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