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無早期治療 6成過動兒恐成人過動

無早期治療 6成過動兒恐成人過動

無早期治療 6成過動兒恐成人過動

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常務理事暨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臧汝芬表示,門診觀察,近兩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國中生雖然有網路世界陪伴,但他們仍覺得孤單,生活沒有價值,一直覺得父母親不了解他們,因此生活非常痛苦。此外,沒有早期診斷治療,六成過動兒恐變成人過動!

臧汝芬醫師指出,許多人是沒有經過診斷的過動兒,還合併對立反抗症和行為規範障礙,慢慢長大到國高中時,這些人逐漸出現網路成癮,當家長親發現孩子情緒低落或過度沉迷網路後,只要當家長阻止小孩過多使用網路時,他們就出現干擾性情緒障礙、自傷或傷人等行為。

耐人尋味的是,過動兒長大後會去哪裡?過動兒成長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問題?事實上,小小過動兒長大後,約有六成最後變成成人過動症,只因大家對成人過動了解有限,所以等過動兒長大以後,許多孩子誤轉變成了成人精神病,比如憂鬱症、躁鬱症,甚至還有人出現藥酒濫用、網路成癮及人格異常等社會適應不良現象。

德國研究發現,精神科住院病人當中,共病有成人過動症的機會是五成九,其中,憂鬱症共病成人過動症的比率達到九成二以上。另外,邊緣性人格異常共病成人過動症的比率也高達三成以上。因此,成人過動症經常落在沒被發現又沒被治療的狀態。

值得大眾注意的是,醫師很難診斷成人過動症,主要是過動症是兒童的神經發展疾患,成人的精神科醫師缺乏相關健保治療指南,因此,精神科醫師應開始努力去了解成人過動症的共病,還有很多症狀差異之處,並積極開發成人過動症治療模式。

臨床上,醫師不能繼續把他們當作憂鬱症來治療,每一位精神科醫師需要提供正確的成人過動症治療,因為病患過度脾氣暴躁,以致嚴重影響家庭生活,有些人小時候被體罰過度或被虐待長大,因此未經治療的成人過動症父親,很可能以同樣方式對待他的小小過動兒,最令人擔憂的是,最終可能出現離婚或另一場人倫悲劇。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