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3大招式預防失智

3大招式預防失智

3大招式預防失智

根據調查,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為8%,每5歲增加一倍。失智症是腦部退化性疾病,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近30萬人,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傅中玲提供3大招式預防失智,防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多三動(多運動、多動腦、多社交活動)、好營養(地中海飲食)。

根據2019年失智症就醫人數的統計,男性占39.3%、女性占60.7%。在年齡層方面,65歲以上站96.3%,未滿65歲站3.7%。

失智症並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以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空間概念等認知障礙為主。可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及工作能力。

正常和失智間的灰色地帶:輕度認知障礙(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很多健康的老年人也常常抱怨有健忘的情況,稱為和年齡相關記憶障礙。40%的人50歲以後都會罹患和年齡相關記憶障礙,60歲為50%,70歲70%。主觀認知退化--輕度認知障礙--阿茲海默氏症。輕度認知障礙病患每年約有10%至15%轉變成失智症,遠超過正常對照組的1%到2%。

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氏症占53%、混合型失智症占10%、阿茲海默氏症+路易氏體失智症占10%、血管性失智症占8%、額顳葉型失智症占8%、路易氏體失智症占5%、其他占6%。

失智症十大症狀:記憶力減退到影養生活、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判斷力變差或減弱、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藥物治療能延緩疾病發展,還有九大非藥物的輔助療法,包括:認知刺激、營養與飲食預防、運動、園藝光照、音樂、芳香、動物輔助、懷舊治療、靈性追求等。

40%的失智個案是可以經由調整生活方式來預防的。降低失智風險的方法,儘量避免:聽力障礙、高血壓、糖尿病、中年肥胖、抽菸、憂鬱、飲酒過度、空氣汙染;多多益善:教育、身體活動、社交接觸。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