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泡泡尿 不一定腎臟不好

泡泡尿 不一定腎臟不好

泡泡尿 不一定腎臟不好

根據統計,目前有8~9萬做透析(洗腎)治療,開始透析的年齡平均是67歲;然而,解小便是泡泡尿,一定就是腎臟不好嗎?不一定,尿中有高濃度的蛋白質(俗稱蛋白尿)會產生泡泡尿,但是泡泡尿不一定是尿中有蛋白質。所以泡泡尿可以是腎臟疾病的初步徵象,但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像是豆類吃得多、身高較高、水分喝得少等都會產生泡泡尿,仍需進一步詳細追蹤檢查。

每個腎臟由約一百萬個腎元所組成,每個腎元則包括了腎絲球及腎小管。腎臟是全身最複雜的器官第二名,僅次於腦;越複雜的器官再生能力越差。腎臟是環保局,是體內廢物及藥物代謝的重要器官,所以全身系統性疾病或是不適當藥物使用,皆會損傷腎臟。

造成腎臟病越來越多的原因:一、醫療制度非常好;二、慢性病照顧越來越好;三、老年化的社會,大概在40歲,腎臟會開始走下坡。其他像是空氣汙染、食品添加物、不當服用藥物等也會造成腎功能不好。有少數的腎臟病變是由遺傳而來,如多囊腎等家族遺傳疾病。

台灣透析費用為全世界較低的國家之一,每次洗腎的點數3915點數,一個月約五萬元左右。從疾病端來看,47%糖尿病所致,其次為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皆會引起腎功能的損傷。早期,糖尿病接受透析治療,通常活不過三年;但是現在不一樣,因為醫療的改變,糖尿病會被照顧得很好,能有好的生活狀態,尤其罹病十年以上者,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產生腎功能減退的現象。若在40~50歲發現得到糖尿病時,約在60~70歲會得到腎臟病。

國民健康署也表示,腎臟是由許多腎絲球與腎元所組成,含豐富微血管,如果血壓、血糖或血脂控制不好,會造成血管壁傷害及病變。血壓若未控制好,身體處在高血壓狀態時,腎臟無法有效過濾身體的廢物,將導致腎臟病發生,而身體處在高血糖狀態時,也將導致腎絲球硬化及腎元破壞。因此民眾應預防三高上身,三高族群應作好疾病控制,可預防腎臟病發生。腎臟保健八項黃金守則,包括監測及控制三高、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控制、多喝水、不抽菸、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及定期檢查腎功能等。

腎臟是在慢慢走的病,當開始覺得不舒服了,已經到無法挽回的餘地;高危險群應注意防範。要如何保護腎臟,吳院長表示,高危險族群藥注意:一、糖尿病,30~40%腎臟會壞掉,二、高血壓,造成末期腎病的第二名,高血壓久了,腎臟會出狀況;三、年紀大者,年紀大的腎臟會變壞,65歲以上就要當做為高危險群;四、家族史,少部分是遺傳來的。應將此做為候選人,在疾病前就要擋住它,應將原發疾病控制好,要追蹤就追蹤;年紀大、家族史者應每半年至一年做定期檢查;檢查尿液和血液,檢查微蛋白尿。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