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兒童死亡原因 腫瘤第2

兒童死亡原因 腫瘤第2

兒童死亡原因 腫瘤第2

小兒腫瘤疾病和成人腫瘤疾病有相當大的不同,小兒惡性疾病在每一百萬名18歲以下兒童中約有150例病人,在兒童死亡原因中居第2位,僅次意外死亡,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林隆煌表示,近年來,部份地區兒童惡性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惡性疾病已成為威脅兒童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診斷及立即治療是降低疾病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以下分別介紹4種腹部腫瘤:1.肝臟腫瘤分為良性及惡性二大類,最常見的是肝細胞的惡性腫瘤,好發於兒童的肝腫瘤有二種,分別是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及肝細胞癌(即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肝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肝臟原發性惡性腫瘤,依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兒癌基金會)的統計,發生率在兒童癌症中大約為1.8%,大部份發生於嬰幼兒,很少超過6歲,發病的平均年齡為1歲8個月,男性與女性的發病率大約佔1-2:1;而肝細胞癌則好發於40~60歲的成年人,但兒童亦偶而會發生,兒癌基金會的統計,其發生率在兒童癌症中大約為1.5%,多是6歲以上的兒童,不論是臨床症狀或病理形態上均與成人的肝細胞癌非常類似,男性與女性的比例大約佔3-4:

1.歐美各國肝臟腫瘤則是相當少見的惡性腫瘤,但是在亞洲及非洲的國家卻十分普遍,這與台灣地區肝炎的盛行有明顯的相關性,目前已經瞭解接種B型肝炎疫苗可大幅減少肝細胞癌的發生。

B型肝炎一直是台灣民眾的「國病」,而B型肝炎患者也是肝癌的高危險群,一年奪走不少國人的性命。根據衛福部的統計,每年大約有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國人主要死因的第9位,肝癌則是國人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主因是B型肝炎及C型肝炎,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70%的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20%是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B型肝炎帶原者如果有持續性的肝炎發作,約15-20%會發生肝硬化,大幅增加了肝癌的發生率,而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至少一半以上會變成慢性肝炎,大約有20%會導致肝硬化,且肝硬化患者每年大約有3-5%會變成肝癌。

2.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是兒童癌症當中,除了腦瘤、淋巴瘤之外,最常見的固態之惡性腫瘤,在嬰兒期,此症也是最常見的,此症源於神經脊的胚胎瘤,屬交感神經系統腫瘤,因多能性交感神經元母細胞和交感神經母細胞分化功能變差,形成腫瘤惡性增殖,演變為神經母細胞瘤,腫瘤會發生在交感神經系統分佈的任一部位,但最常發生在後腹腔,尤其好發於腎上腺,神經母細胞瘤在兒童癌症發生率僅次於白血病、腦瘤及淋巴瘤,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資料,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30、40例新發病之神經母細胞瘤兒童。

3.嗜鉻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和副神經瘤(Paraganglioma)為一群會分泌兒茶酚胺的腫瘤,分別源發自腎上腺髓質以及交感神經節,兩者皆具有類似的臨床表現,嗜鉻細胞瘤的治療,最重要是進行手術切除,嗜鉻細胞瘤相當敏感,手術可能會誘發Catecholamine大量分泌,造成血壓飆升(導致高血壓危象),增加手術的風險,術前準備的藥物治療目標為控制高血壓,避免術中出現高血壓危象。

4.腎上腺皮質癌為一種非常少見的惡性腫瘤,過去的資料顯示其發生率約為每年每十萬人口0.5到2人,依據國健局的統計,台灣地區在民國98年一共有20個新診斷個案,其中包括8位男性及12位女性,其發生率每十萬人口男生大約為0.08,女生大約為0.10,多是小於5歲和40到50歲為主,腎上腺皮質癌的遠端轉移最常見的是肝臟(48%),肺臟(45%),骨骼(13%)及淋巴(29%),前述病人的腹部腫瘤即屬於罕見的腎上腺皮質癌。

醫師提醒,若發現孩子腹部有不明腫塊,應儘快就醫。臨床治療為手術切除腫瘤後,若病理報告為惡性腫瘤,需輔以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