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眩暈是症狀前庭失調為原因之一

眩暈是症狀前庭失調為原因之一

眩暈是症狀前庭失調為原因之一

很多民眾曾眩暈經驗,但是有些人卻不知眩暈只是症狀。執業物理治療師廖玟玲表示,眩暈只是一種症狀描述,其實造成眩暈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前庭失調發生障礙就是常見病因,針對前庭失調導致眩暈,適合進行前庭復健運動,有助減少反覆發作的機會。

引起眩暈的原因還包括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症、梅尼爾氏症、動暈症、前庭神經炎、腦中風、腦部外傷、其他疾病等。根據醫學研究顯示,台灣地區約百分之十七的人曾有眩暈的困擾,也就是說,台灣人口當中就有數百萬人曾有類似症狀。

物理治療師指出,所謂眩暈是指病患感到天旋地轉、產生嘔吐、腳步不穩等,也可能因為其他疾病所引發,最常見的致病原因是前庭系統發生失調。臨床上,使用外科手術或是利用前庭神經抑制藥物,可望減緩眩暈症狀,但是這類藥物可能出現副作用,有些病患也不適合使用。

治療眩暈常用口服藥物,其實配合前庭復健有助改善症狀、減少反覆發作的機會,復健又分兩大類,第一類是適應運動,神經系統受損後仍有可塑性,透過訓練刺激仍舊存留的前庭神經功能,增加凝視穩定度,促使患者在不同姿勢下,轉動頭部也能保持清楚視覺,以及重複造成眩暈的動作,讓大腦中樞產生適應,如此可望降低眩暈感。

第二類是代償運動,這是利用其他策略去代償受損的前庭系統功能,訓練病人使用本體感覺,或是視覺維持平衡,以便增強凝視能力穩定度。

這些前庭復健的訓練包括:重複性頭部運動、簡易的眼球動作控制、平衡能力訓練等,例如走路八字型、沿著障礙物轉圈、球類運動,還有前庭功能活動,像是行走間轉頭、軟墊上原地踏步等。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