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腸病毒 嬰幼兒為主要侵犯對象

腸病毒 嬰幼兒為主要侵犯對象

腸病毒 嬰幼兒為主要侵犯對象

台灣地區流行季節為3至11月,7到9月為高峰期,雖然腸病毒各年齡層都有可能罹患,但以幼小的嬰幼兒為主要的侵犯對象,就中醫理論而言,乃是因為嬰幼兒「心常有餘,脾常不足,肺常不足」。

中醫針灸康復臨床醫學博士黃怡說,要治小兒容易感冒,就應先治脾,脾氣健旺,則水穀精微之氣充實於肺,肺氣足,自然有能力捍衛,病邪不易侵入,這就是中醫常提及的「正氣足,邪不可干」。

由於小兒初生,稚陰稚陽之體,知覺未開,見聞易動,所以在生理上表現為神怯,易喜、易怒、易驚。若小兒健康,則神志清晰,精神充沛,反應敏捷。若小兒生病,實症則「哭叫發熱,飲水而搐(驚悸抽筋)」;虛症則「困臥,悸動不安」。

因心主火,但惡熱,若外感諸邪入心、入肝,引發肝陽上亢,心火上揚,化熱生風,風火相扇,容易出現高熱不退,身體抽搐不已,甚至傷津劫液,逆傳內陷生變,形成危急重症。另外,火性炎上,往往可見舌破生瘡。

中醫認為肺是清虛之臟嬌臟,在呼吸時,寒熱空氣及細菌病毒直接影響肺,因肺為清虛之臟,即易受邪,又不耐寒熱,然而《育嬰家秘》也提及嬰幼兒「肺常不足」,故嬰幼兒容易受寒感冒,動不動就咳嗽、打噴嚏、流鼻水,讓父母傷透腦筋。黃怡提醒,腸病毒雖然肆虐臺灣,但主要侵犯對象是正氣較弱的嬰幼兒,尤其是6歲以下的兒童家長更要注意,家長自己要勤洗手,凡嬰幼兒接觸的物件更要用常消毒殺菌,杜絕侵犯。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