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降低罹患慢性病風險 要做這麼多運動

降低罹患慢性病風險 要做這麼多運動



法新社 –譯者:中央社陳昱婷

研究機構今天表示,降低罹患糖尿病、中風和心臟病風險至少20%的每日活動量,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最低值的好幾倍。

相同原理也能運用在乳癌和大腸癌上,他們檢視長達35年的研究,關於不管是園藝或長跑等體能活動和5種慢性疾病之間的關聯。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nstitue for Health Metrics)代理助理教授梅珠(Hmwe Kyu,音譯)率領的科學家團隊在聲明中表示,但儘管有大量的研究,「我們仍不完全知道體能活動類型和活動量,能夠降低多少常見疾病的罹患風險」。

要找到可以衡量遛狗、跳繩或性行為等運動強度的測量單位,變成一個問題。代謝當量(MET)是1990年代出現的1種概念,最近也被WHO採納。

新陳代謝是將我們攝入的食物和飲料轉化成能量的過程。

當我們休息時,以看電視為例的話,代謝當量是1。科學家以此作為基準,依據各種運動消耗的能量多少,來界定其值量。

以悠閒散步的速度為例,燃燒的能量是坐著不動的兩倍,因此代謝當量是2。跑步的代謝當量是8。

調查美國、中國大陸、印度和南非等6個國家,蒐集近200份研究發現,要大幅降低罹患疾病風險,每週需要3000到4000代謝當量。

相較於整天躺沙發的人,這種程度的體能活動可以降低罹患糖尿病和乳癌逾20%風險。大腸癌、心臟病和中風風險則減少超過1/4。

但根據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WHO建議的600代謝當量則幾乎沒什麼效用。

根據這份聲明:「總體能活動量比目前建議最低值高出好幾倍的人,罹患這5種疾病的風險明顯降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