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每天排尿量達2500CC 能大幅降低結石風險

每天排尿量達2500CC 能大幅降低結石風險

每天排尿量達2500CC 能大幅降低結石風險

半夜突然背部疼痛緊急送醫,經診斷發現腎結石治療,對曾經發生患者可能成為夢魘,不知道何時會再次發作;當腎臟濾出草酸與微量鈣,就有可能發生結石沈積在輸尿管,排尿量少,結石就會越來越大,最後堵塞輸尿管引起劇痛,多喝水穩定排尿次數,就是最好預防方法。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輸尿管大約0.3至0.4公分,但有三處口徑較窄,分別是腎臟與輸尿管交接處、輸尿管跨越腸動脈處、與輸尿管與膀胱交接觸,結石掉入腎臟,排尿量不足難以沖下,結石就容易沈積在這三個地方,隨著時間越來越大,最後導致尿道阻塞,引起腎絞痛。

大部分結石都是草酸與鈣結合形成,草酸多在深色蔬菜,攝取太多高普林食物,導致尿酸過高產生結晶,也會增加結石機會,台灣相當常見的涮涮鍋,就是高結石風險料理,當許多的肉、海鮮、蔬菜煮在一鍋,在把熱湯喝下,等於把容易結石因子都喝下肚,如果平時喝水量少,就有可能發生病變。

周固提醒,美國曾經建議,每天排尿量達到2500CC,就能夠大幅降低結石機會,但可能增加1倍排尿次數,一般人難以做到,所以除了多喝水外,高風險食物必須衡量攝取量,如外食族經常喝的青菜豆腐湯,或高普林食材,一旦察覺異常最好立刻就醫,不論是體外震波、內視鏡碎石,都能有非常良好治療效果。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