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女性尿失禁盛行率約2~4成 應力性占一半

女性尿失禁盛行率約2~4成 應力性占一半

女性尿失禁盛行率約2~4成 應力性占一半

45歲王姓婦人在33歲自然產下老二後,經歷了半年多漏尿時光,抱小孩或聊起小孩好笑的事情也會尿失禁,經努力做了一段時間的提肛運動,尿失禁才漸漸緩解;但最近老毛病又開始影響生活,和同事談天說笑、健行,褲子都會濕了一塊,讓她非常難為情,經施懸吊帶手術,不再漏尿。

成大醫院泌尿部醫師歐穎謙說明,患者到泌尿科門診經問診、身體檢查、基本驗尿與排尿功能測試,決定接受建議做單一切口中段尿道懸吊帶手術,全身麻醉後20分鐘完成手術,住院觀察1天後出院,1周後回診,1個月後傷口完全癒合,不再漏尿。

研究顯示,女性尿失禁盛行率約為20-40%,而應力性尿失禁占一半。應力性尿失禁是指當腹部壓力增加時,尿道括約肌無法有效抵擋尿液流出,造成尿失禁,常見腹壓增加動作,包括,咳嗽、打噴嚏、大笑、蹲下、舉起重物、上下樓梯、跑步等。

歐穎謙指出,自然生產的婦女有一定程度風險會產生應力性尿失禁,產後立即出現應力性尿失禁的婦女,年紀大時困擾會更高。因此建議自然生產後的婦女應勤加練習凱格爾運動,長期訓練骨盆底的肌力,可以減緩應力性尿失禁發生的時間與發生時的嚴重程度。

應力性尿失禁有許多理論,例如膀胱懸吊鬆弛、恥骨尿道韌帶鬆弛,骨盆底肌肉鬆弛等,都會影響尿道的穩定度;尿道若不穩定,額外的腹壓將使尿道括約肌無法有效緊閉尿道,造成尿失禁,危險因子包括:陰道生產、老化、肥胖、慢性便秘、慢性咳嗽、長期負重等。

應力性尿失禁保守治療方法包括生活型態調整、骨盆底肌肉復健、電刺激治療與生理回饋抗尿失禁的子宮托等。至於藥物治療,目前仍有爭議,美國食藥署並無核可任何針對應力性尿失禁的藥物。

歐穎謙醫師表示,無張力中段尿道懸吊帶手術,是目前應力性尿失禁治療的主流,是在婦女中段尿道下方置放一條細細的人工網膜,形成強硬的組織,平時對尿道不會造成阻力,但當額外腹壓傳遞到尿道時則可以支撐尿道,顯著降低尿失禁的發生。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