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骨折患者術後 小心發熱

骨折患者術後 小心發熱

骨折患者術後 小心發熱

骨折病患最好妥善治療,必免產生其他後遺症。執業中醫師林高士表示,傳統中醫認為,骨折一病適合依照早、中、晚三期治療,早期主要以行氣活血、散瘀止痛為主,中期主要以調和氣血、接續筋骨為主,晚期主要以補益氣血、健筋壯骨為主。

林醫師指出,骨折早期用補,氣血為先,損傷早期一般大約是指傷後一、二周之內,這時候人體筋骨血脈受損,進而導致氣血虛損,多見虛證,若是瘀血內積,將導致又腫又痛,多半見於實證。若是兼見筋骨錯位,應先行復位固定,然後再進行內治。

倘若開放性損傷失血過多,或是身體虛弱復受重傷,以致氣血兩虧或有虛脫之虞,這時治療宜重用人參、黃耆等中藥材,以便益氣固脫、補氣生血,因為中醫有所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的說法。倘若病情危重,患者臉色蒼白,息危氣促,倘若病情許可,也可採取益氣、回陽、固脫等治法。

林醫師指出,骨折中期用補,脾胃為本,損傷中期一般大約是指傷後三至六周內,這時腫痛漸消,病勢漸穩,筋傷開始接續,但是患處瘀血散而未盡,氣血損而未復,所以這時治宜調和氣血、接骨續筋,多半採取健脾養胃為本,也是運用補法的最好時機。

骨折晚期用補,肝腎為綱,損傷晚期一般大約是指傷後七至八周以後,患者腫消痛止,精神健旺,受損筋骨功能已經逐漸恢復,但是尚未完全康復。

內治常以滋養肝腎、強筋健骨為主,同時配合功能鍛煉、按摩等,以便讓患者更快恢復正常。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