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治外痔 宜清熱涼血、散結解毒

治外痔 宜清熱涼血、散結解毒

治外痔 宜清熱涼血、散結解毒

肛門外痔瘡稱為外痔,容易使患者坐立難安。開業中醫師宋和乾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大便用力、咳嗽劇烈、抬舉重物、便祕、分娩等因素,易使靜脈叢破裂出血形成血栓,最後就逐漸變成外痔,治宜清熱涼血、散結解毒,甚至視病情輕重內治與外治雙管齊下。

宋醫師指出,很多病患排便或劇烈活動之後,猛然發覺肛門附近突然有個突起腫塊,只要碰到就疼痛劇烈、活動受到限制,往往坐下去就痛,一走路碰到也會疼痛,甚至有的人站著沒碰到,也會感到悶痛,根本就跟坐立難安沒兩樣。

另外,外痔患者沒有年齡層限制,就算是平常身強體壯也一樣容易患病。

宋醫師指出,外痔大多發生在肛門邊緣,好發部位常以四點鐘至六點鐘、六點鐘至八點鐘、九點鐘至十一點鐘方向最多,發病之後難以推回,而且外痔內含瘀血塊,倘若民眾自行剌破的話,很可能造成血流不止,因為這是血管阻塞,刺破痔核等於刺破血管,若是出血不止就相當危險。

門診中常有民眾前來求診,主訴肛門附近長出一顆外痔,患處沒有流血,以前也沒有長過痔瘡,最近因為工作勞累,加上喝酒、吃一堆麻辣食物,沒想到外痔開始紅腫脹痛,不但坐也痛站也痛,所以只好尋求醫師診治。

診斷之後發現病患火氣大,適合內服乙字湯、平胃散、小柴胡湯、甘草、蒲公英,同時外用紫雲膏,治療後腫脹漸消、疼痛減輕。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