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5行動 減緩不安焦慮耗能

5行動 減緩不安焦慮耗能

5行動 減緩不安焦慮耗能

生活環境中大量疫情訊息,除幫助提高警覺與強化危機意識外,民眾不知不覺浸泡在了過高壓力與威脅情緒當中。這些情緒會影響生活,諮商公會全聯會監事林世莉提供五行動做法幫助民眾減緩不安焦慮心情耗能,安定己心。

林世莉說,行動一、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報導資訊為核心,選擇每日固定一個時間獲得疫情相關資訊以提供自我安全防範措施依據,不隨時浸泡在疫情數據增減當中。

行動二、無需害怕改變作息,將大型聚會活動、會議改為視訊會議、教學等替代方案,維持上班、上課、運動、生活作息正常。

行動三、認識情緒,探索焦慮,自我學習成長做情緒的主人。

行動四、如遇感染,應按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處遇步驟處理:覺察自己身體有無發燒、倦怠、呼吸困難等症狀,一有症狀可先到平日家醫診斷治療,如服用三天藥物未好,通知家人或朋友帶健保卡到醫院,與醫生進行通訊問診。

如到醫院如確診,恐慌情緒一定會隨之而來。此時,接納害怕情緒並告訴自己:「我知道你有害怕情緒,我知道了會陪伴你害怕情緒。」接下來詢問醫護人員後續的流程步驟,清楚下一刻自己會接受的醫療內容,是安定心境最好的方法,要相信台灣的醫療水平會讓民眾度過難關。

行動五、做資源掌握與運用。經濟因疫情造成困難,可尋求政府機構或家人短暫協助。充分善用政府與民間的防疫關懷安心資源,尋找解決方法共度難過。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