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陰道出血》孕婦要迅速處理

《陰道出血》孕婦要迅速處理

《陰道出血》孕婦要迅速處理

任一孕期陰道出血是常見症狀,出血都是來自母體而非胎兒,出血起因於蛻膜血管斷裂(例如懷孕內膜),或是陰道子宮頸病灶,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士文表示,臨床診斷主要來自孕期及流血的特徵(輕微流血、重度流血、是否伴隨疼痛、間歇性還是持續性),可進一步安排抽血及影像檢查來確認診斷,嚴重出血時要迅速處理,因會引起血壓心跳變化,處理上切勿拖延,當低血壓心跳快暈眩時,要立即確認血紅素血比容及凝血功能。

第一孕期出血(0~13週又6天):發生率20~40%。常見原因包含:子宮外孕、流產、胚胎著床、子宮頸陰道病變;其中,又以流產最為常見,約占15~20%,出血量較多但通常不用輸血;子宮外孕較不常見約占2%,卻是嚴重的問題,子宮外懷孕破裂會有生命危險。出血的特質也應詳加詢問,若有掉血塊、血液浸濕衣物、身體感覺變輕,同時有明顯的骨盆痛或腹絞痛、有組織物排出等,則可能是子宮外孕或流產;但要小心的是,即使出血輕微、間歇出血、無痛性出血也不能輕易排除子宮外孕的可能性;有時可用陰道窺視器檢查出血來源,例如:陰道撕裂、陰道腫瘤、陰道病毒疣、陰道分泌物、子宮頸瘜肉、子宮頸分泌物、子宮頸腫瘤等,觀察子宮頸內口也可分辨是否有流產現象;若其他因素皆排除後,可能是著床性出血,通常是點狀少量出血,發生在受精後10-14天,通常不需額外特別處理。

第二孕期出血(14~27週又6天):此時期與第三孕期出血較為少見。第二孕期出血常見原因包含:生產落紅、子宮頸閉鎖不全、流產、前置胎盤、胎盤剝離、子宮破裂、胎盤血管前置、子宮頸陰道的瘜肉、發炎等;20週前出血、外孕機率較低,評估第一步要先看出血內容物及是否伴隨疼痛,若是輕度間歇無痛性出血,可能是子宮頸閉鎖不全、小的邊緣性胎盤分離或是子宮頸陰道病灶,若是疼痛伴隨大量出血可能是流產或胎盤剝離,應以超音波確認胎兒心跳是否穩定,必要時以陰道超音波確認胎盤是否蓋住子宮頸,或是蛻膜出血導致胎盤剝離,陰道超音波同時也可確認子宮頸閉鎖不全問題。

然而,20週後出血,一般所指的產前出血其實是20週後,常見原因包含:前置胎盤、胎盤剝離、子宮破裂及胎盤血管前置,此週數後的出血應避免手指陰道內診,除非前置胎盤已被排除,若血壓生命跡象不穩定應立檢測血紅素血比容及凝血功能。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