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天氣漸涼 易誘發下肢動脈疾病

天氣漸涼 易誘發下肢動脈疾病

天氣漸涼 易誘發下肢動脈疾病

秋季天氣變涼,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高峰漸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盧延洲提醒,在這個季節要特別留意下肢動脈疾病。

盧延洲表示,肢動脈血管疾病,在這個時節可能發作的症狀常常有足部發冷、發白、發紫,走路時下肢肌肉酸痛、乏力,腳趾或足部麻痛、莫名出現破皮傷口或者傷口久久不癒合等,最嚴重的甚至會腳趾頭潰爛壞死,當出現以上這些徵兆或是症狀,常常都是下肢動脈疾病進展或惡化的表現。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提醒民眾,在秋季要特別注重身體健康,並提供關於下肢動脈疾病的衛教資訊。

所謂的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指的是肢體動脈因粥狀硬化造成動脈血管部分狹窄或完全阻塞,導致肢體血流不足或缺血的疾病,主要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其他致病因子包含血栓形成、栓塞、血管發炎、創傷。

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年齡與性別(像是男性、年齡大於70歲屬於高危險群);抽菸(抽菸者的風險是不抽菸者的四倍);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高胱胺酸血症等增加血液黏稠之疾病;長久不動,使得側枝血液循環不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相關疾病的過去病史或家族史。

若民眾屬於急性動脈阻塞,會出現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適溫力改變等症狀。

慢性動脈阻塞依症狀分級,第一級:不完全阻塞缺血,運動時輕微肌肉酸痛或無力,甚至無感覺。第二級:間歇性跛行,走路或運動時下肢肢體疼痛厲害,但休息可緩解。第三級:血管狹窄相當厲害時,休息也會疼痛或夜間疼痛。第四級:完全阻塞嚴重時發生皮膚潰瘍與壞疽。

另外因為血管阻塞,腳部常有營養不良情形出現,所以患肢溫度會較低、冰冷、毛髮易碎脫落、指甲變形、肢體麻木、開始時肢體抬高膚色蒼白,放下可轉紅,疾病持續進展膚色變藍紫等症狀。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