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汗皰疹 因溼熱蘊積所致受脾、風影響

汗皰疹 因溼熱蘊積所致受脾、風影響

汗皰疹 因溼熱蘊積所致受脾、風影響

汗皰疹是常見皮膚病,發作時紅癢又有小水泡。執業中醫師吳堯智表示,古籍《瘍醫大全》就有描述,認為汗皰疹多生手足,形似蟻窩,儼如針眼,奇癢入心,破流滋水,這段話對急性期分佈、外觀及搔癢程度,做了十分詳細的形容。汗皰疹好發於手部、足部,容易反覆發作。

吳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認為,汗皰疹主要是脾經溼熱內蘊,風邪聚結,交阻皮內而成,或是風溼內蘊,血熱外蒸,交阻皮內所致,簡單來說,汗皰疹跟溼、熱蘊積體內有關,而且遭受腸胃(脾)、環境(風)所影響。

腸胃功能不佳代表脾虛,食物、水分將不能充分被消化、吸收,人體就會累積溼氣,產生溼氣之後,熱氣不易排出來,倘若又受到壓力、晚睡等因素所影響,體內產生火氣與溼氣相結合,此時便會形成溼熱體質,表現在皮膚上就是痘痘、溼疹、汗皰疹。

吳堯智醫師指出,患者發病以後,急性期容易在手指、腳趾、手掌、腳掌兩側,皮膚長出很癢的小水泡,醫學上有個形容詞稱為西米露樣小水泡,數量可從一顆至數十顆不等。到了慢性期,皮膚水泡逐漸消退,此時搔癢感往往下降,形成環狀脫屑或脫皮,倘若症狀嚴重者,皮膚很可能乾燥或龜裂。

建議病人避免壓力、生氣、晚睡、抽菸、刺激性食物,因為這些因素皆會導致上火,以及避免容易形成溼氣的食物如牛奶、優格、起司、優酪乳、奶茶、拿鐵等乳製品,以及蚵仔麵線、羹湯、玉米濃湯、酸辣湯等勾芡類食物;可以食用綠豆、薏仁、四神湯等健脾利溼的食材。

患者盡量避免食用吃了會發作的「食物」,包括花生、堅果、香菇、起司、啤酒、巧克力、帶殼海鮮等。現代研究發現,部分汗皰疹患者對於金屬鎳、鈷、鉻等產生過敏,甚至報導指出,有些病人配戴金屬假牙也會誘發汗皰疹。

吳堯智醫師指出,汗皰疹長在腳上,常跟香港腳混淆不清,須經過正確診斷治療,方免延誤治療時程與方向,中醫治療主要以清熱、利溼為主,倘若皮膚出現乾燥、龜裂,也可以使用中藥藥膏紫雲膏,藥膏含有紫草、當歸、黃臘、麻油等成分。

吳醫師指出,六十四歲林先生常常會在手部長出西米露般的小水泡,特別是在兩手側面、無名指及小指末稍,發作時總是奇癢無比,水泡消退後則開始有一些脫皮,如此反覆發作,擦抹西藥已有六年以上。此外,林先生的足部狀況更嚴重,除了水泡之外,足跟內側還有大面積龜裂、脫皮,後來找中醫診斷,發現原來得了汗皰疹。

病人接受一週中醫治療後,已經可以觀察到水泡的水已經減少,皮膚也比較不癢。雖然治療過程當中,仍有新的水泡反覆產生,但擦了外用藥膏之後,隔天就比較不會癢。其實汗皰疹與溼熱體質形成相關,除了內服中藥及外用藥膏之外,還需搭配生活習慣與飲食調整。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